1
|
15477
|
縧蟲感染症
病原:縧蟲(Cestoda)
病原環境: 海水、半淡鹼水及 海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例︰
(1)廣節裂頭縧蟲( Diphyllobothrium latum)
(2)腸舌狀縧蟲( Ligula intestinalis)
(3)鱊頭槽縧蟲( 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
(4)九江頭槽縧蟲(B. gowkongensis),同義於(3)之命名
(5) 其他縧蟲(Other cestodes)
病名(及俗名):(1)鱊頭槽縧蟲稱為亞洲魚縧蟲(Asian fish tapeworm)或錦鯉縧蟲(Koi tapeworm)
(2)腸舌狀縧蟲稱為舌狀縧蟲病(Ligulosis)
最早發現者:例︰
(1)腸舌狀縧蟲 ( L. intestinalis );Linnaeus 1758, Gmelin, 1790.
(2)鱊頭槽縧蟲 ( B. acheilog nathi ), Yamaguti, 1934.
(3)廣節裂頭縧蟲 ( D. latum ), Linnaeus, 1758.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more
|
2
|
39144
|
單殖類吸虫感染症
病原:吸蟲(Trematoda)
病原環境: 海水、半淡鹼水及 淡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單殖類吸虫(monogeneans)有有數千種類主要感染養殖及野生 海水及 淡水魚體之 鰓部、 皮膚及各鰭部,有些品種可寄生兩棲龜類之 口腔與膀胱,有極少數種屬則寄生於 魚類胃腸及 體腔,如寄生於慈鯛 魚類Etroplus suratensis 胃中的腸環虫( Enterogyrus spp.)或寄生於義大利菱 鯛科Caproidae 魚類胃中的副雙絞穴虫( Paradiplectanotrema spp.)。另有一種單殖類感染頭足類(cephalopods, 軟體動物),另有一品種( Oculotrema hippopotami)感染河馬(hippopotamus) 眼睛;同樣有少數屬種寄生於 淡水魚虱上的後環指虫( Metagrodactylus spp.);故其學名無法統一描述,以下將重要常見 海水及 淡水單殖類吸虫陳述於後。
病名(及俗名):單殖類吸虫感染症(momgeneans infestation)
最早發現者:人類所發現第一種單殖吸虫是Muller在1770於丹麥 Hippoglossus vulgaris魚體上發現,當時以為是一種水蛭,並命名為 Hirudo hippoglossi ;直到1818年,才由Blainville訂正,命名為內吸虫( Entobdella hippogossi)。
OIE狀況:有一種單殖類 大西洋鮭魚<三代虫( Gyrodactylus salaris.)
...more
|
3
|
31601
|
複殖類感染症
病原型別:吸蟲綱複殖吸蟲(digenean)
病原環境: 海水、半淡鹼水及 淡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複殖吸虫種類繁多,約有140餘科1,400多屬,萬種以上,佔吸蟲綱的大部份。本章元只能擇其重要性,並造成人畜共通的病原,作為介紹。
...more
|
4
|
8097
|
耳膿腫
耳 膿瘍發生的原因是因為長期處於比平常適應 溫度低的環境中、飼養環境不良以及 營養不足而造成免疫功能的降低,繼而引起二次性感染。造成耳道 膿腫確切的病原還無法真正確定,但是維他命A缺乏的 爬蟲類據稱較容易得到耳 膿腫。
...more
|
5
|
8601
|
隱孢子蟲症
病因: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spp)感染,確認可感染的爬蟲的為 Cryptosporidium.serpentis
症狀:食慾精神低下及厭食,蛇類在進食後持續或週期性的發生 嘔吐或反逆症狀,可能嘔出未消化的食物。
...more
|
6
|
7969
|
|
7
|
7003
|
黴漿菌病
病因:目前在北美洲確認主要由 Mycoplasma agassizzi和 Mycoplasma testudineum感染所引起。
症狀
化 膿性鼻分泌、結膜炎、眼分泌物、眼瞼和 眼眶周圍 水腫。
...more
|
8
|
6215
|
|
9
|
3846
|
蛇副黏液病毒
病因:Ophidian paramyxovirus (OPMV)
family paramyxoviridae.
症狀:副黏液 病毒感染沒有病源特有的臨床症狀,此疾病主要影響呼吸系統,但出現的症狀變化相當大,因此在臨床上診斷相當困難。
...more
|
10
|
11316
|
|
11
|
14763
|
肺炎及下呼吸道感染
病因: 細菌, 病毒, 黴菌, 寄生蟲。
症狀:
陸龜的呼吸道感染症狀包括 沉鬱、 呼吸困難、伸長頸部張口呼吸、鼻分泌物(通常出現在上呼道疾病,較少出現於肺炎)、 脫水和發紺。在水龜可能在水中具肺炎的體側較重,會導致泳姿傾斜並減少待在水中的時間,蛇類 頭部可能貼著飼養箱的缸壁頂端幫助呼吸。
...more
|
12
|
6178
|
|
13
|
7799
|
殼的淺層與深層潰瘍
病因:感染、 營養不良以及 外傷為最常見的原因。通常感染的主因可以區分 細菌性與 黴菌性的兩種。偶有發生健康水龜的病例,大都與飼養的環境水質不良有關。
症狀:病患呈現衰弱,精神、食慾不佳;背甲的殼顏色呈黃 褐色,且按壓時呈鬆 軟狀,甚至可能出現 膿瘍情形。
...more
|
14
|
7179
|
燙傷
病因:與飼養環境中熱源如燈泡或加熱石的距離太近、接觸過久,或因熱源 溫度過高而造成 燙傷。
症狀:會導致 皮膚淺層至深層的傷害。
...more
|
15
|
4325
|
嘔吐和逆流
病因:引起消化道不適的任何原因都有可能引起。
...more
|
16
|
11351
|
蛙壺菌
病因:蛙壺菌Chytrid fungus ( 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感染
症狀:耗弱、厭食、 腹部膨大、體色暗沈、姿勢及反射 異常及 神經症狀等非特異性症狀以及 腹部及後肢內側 皮膚呈現局部區域 潮紅、有時表面有 白色黏液包覆。
...more
|
17
|
13306
|
鯉痘
鯉痘是一種良性的表皮 增生的疾病。可能是最早被發現的魚的 病毒性疾病,大約在四百年前即被發現。其最典型的症狀即為體表表皮的良性 增生,而形成 白色或乳 白色或灰 白色略為光亮且堅硬的,體表凸出的乳凸瘤(papilloma)。乳頭瘤是從 皮膚表皮的 上皮細胞 增生而來,不會轉移也沒有侵入性,但是在嚴重乳頭瘤 增生的魚也會看到 生長遲緩及 消瘦的現象。組織切片下可以看到表皮(epidermis) 的 增生,形成皺褶狀。也可見到核內包含體,被感染的核中央的染色質 (chromatin) 消失,遷移至核邊緣,形成空泡樣的核病變 (Calle et al., 1999)。
...more
|
18
|
3867
|
腎病
病原型別: 營養性
人畜共通:No
腎病的臨床表現通常不明顯,無法單憑動物的臨床表徵來推斷。首先病史是很重要的,了解動物的飼養狀況,包括 食物種類,飼養環境 溫度、 光照等,其次是物理學檢查。體溫、體重、 脫水程度的評估以及觸診是基本的,此外獸醫師通常必須借助 血液學、血清生化檢查、尿液分析、X光造影或 腎臟組織生檢切片檢查法以明確的診斷。
...more
|
19
|
6715
|
蛇的呼吸道疾病
鼻分泌物/鼻炎、張口呼吸、 濕式或不 正常的呼吸音、聲門周圍或近端氣管內的分泌物。務必與 食道分泌物( 胃炎/腸炎)或口炎的分泌物區分清楚,有時可能同時發生。蛇會分泌 厚且高黏性的黏液,在其飼育的 空間中可發現一團團的黏液塊。蛇不大會咳嗽且氣管相當長,因此當有黏液卡住時是相當嚴重的,可能需要氣管灌洗。另外也會有 鼻孔阻塞及突然死亡情形。
...more
|
20
|
4761
|
蛇的眼科疾病
蛇的角膜有一層由上下眼瞼 融合而成的 透明保護膜,其視網膜雖具有錐狀細胞(cone)與桿狀細胞(rod),但缺乏中央小窩(fovea)的構造。
蛇具有相當發達的哈氏腺(Harderian gland),其分泌物除可提供潤滑的功能外,也會流入費洛蒙鼻嗅器(Vomeronasal organ)。
眼睛後房的檢查相當困難,主要是因為虹膜的 肌肉為橫紋肌且部分可受隨意自主控制,因此副交感 神經阻斷劑(parasympatholytics)如:atropine與擬交感 神經藥(sympathomimetics)如:phenylephrine皆無效果;也由於其角膜有一層由上下眼瞼 融合而成的 透明保護膜,此保護膜也會阻礙非副交感 神經阻斷性散瞳劑(non-parasympatholytic mydriatics)如:vecuronium吸收。詳細的眼科檢查建議在暗室中或全身麻醉下進行。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