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28
|
牡蠣奴卡氏菌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 海水
學名: Nocardia crassostreae
病名(及俗名):
Nocardiosis, Fatal inflammatory bacteraemia (FIB), Focal necrosis, Multiple abscesses, Summer mortality, Pacific oyster nocardiosis (PON).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Friedman等 (1987)分離本菌。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本菌 Nocardia crassostreae會引起太平洋牡蠣 Pacific oysters, Crassostrea gigas局部或全身疾病。本菌為好氣性生長、弱抗酸染色,、產生會分枝的不規則菌絲體; 肽聚醣 (peptidoglycan)含有meso-diaminopimelic acid ,利用arabinose 及 galactose 為主要醣源,46-58個碳原子組成的分枝菌酸、及G+C-rich 的核酸。依據部分165 rRNA gene序列分析,發現應該歸屬在 Nocardia otitidiscaviarum rRNA sub-group 下。本菌的標準株為NB4H (= ATCC 700418)。
...more
|
2
|
37420
|
奴卡氏菌症
病原型別: 細菌
病原環境: 淡水、 海水
學名: Nocardia seriolae
病名(及俗名):奴卡氏菌感染症
最早發現者:Kudo et al. 1988, sp. nov.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革蘭氏陽性、細長 絲狀菌、Catalase陽性,因細胞壁含有分枝酸(mycolic acid),所以染色具部份抗酸性。有些 魚類的奴卡氏菌感染病例常被誤認為是分枝桿菌感染,因為這兩者都會產生相似的臨床症狀及病理學變化。世界上首例 魚類的奴卡氏菌感染症是在霓虹燈魚上發現到的(Valdez and Conroy, 1962)。 Nocardia seriolae在人工養殖的黃尾魚(青魽鯵)及日本比目魚上被分離出來(Kudo et al., 1988)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
...more
|
3
|
3487
|
馬特里病
病原型別:原生生物(protistan)
病原環境:海水
學名: Mikrocytos mackini
病名(及俗名):Denman Island disease 或稱 Microcell disease of Pacific oyster.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Mikrocytos mackini 為一原生動物大小約2-4Mm,目前所知尚無其它strains (Farley 1988),對於此病原於離開宿主後存活情形不祥,病原可經水而水平傳染。
人畜共通:No
...more
|
4
|
22732
|
錨蟲感染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寄生蟲
病原環境: 淡水
學名:主要感染品種為 Lernaea cyprinacea
病名(及俗名):錨蟲(anchor worms),又稱箭蟲或針蟲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錨蟲為撓腳類之 寄生蟲可感染多種 淡水魚種,蟲體須經過metamorphosis 之後才會成蟲
人畜共通:No
...more
|
5
|
6292
|
膿疱症
形成 膿疱的原因多元,感染性的病原如 細菌、 黴菌、 寄生蟲及包埋於組織間的異物,這些病原或異物若未清除,會造成滲出液的堆積,堆積的滲出液則會刺激 纖維素性<的外鞘生成,最後堅硬的纖維性的外壁會包覆整個 膿疱。在 爬蟲類提供外源性病原入侵的通道包括 皮膚、消化道、或肺,一旦病原進入體內,便可藉由血行擴散至任何器官。
健康的 爬蟲類可以抵抗輕微的感染而無明顯的長期副作用,但在體質不佳的 爬蟲類則會造成危害,不良的飼養管理尤其是個指標。
...more
|
6
|
7323
|
耳膿腫
耳 膿瘍發生的原因是因為長期處於比平常適應 溫度低的環境中、飼養環境不良以及 營養不足而造成免疫功能的降低,繼而引起二次性感染。造成耳道 膿腫確切的病原還無法真正確定,但是維他命A缺乏的 爬蟲類據稱較容易得到耳 膿腫。
...more
|
7
|
6369
|
黴漿菌病
病因:目前在北美洲確認主要由 Mycoplasma agassizzi和 Mycoplasma testudineum感染所引起。
症狀
化 膿性鼻分泌、結膜炎、眼分泌物、眼瞼和 眼眶周圍 水腫。
...more
|
8
|
5315
|
|
9
|
3492
|
蛇副黏液病毒
病因:Ophidian paramyxovirus (OPMV)
family paramyxoviridae.
症狀:副黏液 病毒感染沒有病源特有的臨床症狀,此疾病主要影響呼吸系統,但出現的症狀變化相當大,因此在臨床上診斷相當困難。
...more
|
10
|
5181
|
五角口蟲(舌形蟲)感染症
病因: Pentastomids.
症狀:通常會有呼吸道症狀,嚴重的話會引起化 膿性肺炎,造成死亡。
物種:主要是以有鱗目及鱷目為主要感染對象,尤其是在蛇類。
其他:人畜共通
目前在世界各地已經發現大約70種的五角口蟲,他們的外型介在蠕蟲和昆蟲之間,通常是以成蟲的型態被發現,成蟲的長度從0.5公分到20公分都有,主要是以感染 爬蟲類的肺臟為主,宿主包含烏龜、蛇、綠鬣蜥、鱷魚。
...more
|
11
|
5728
|
|
12
|
6962
|
殼的淺層與深層潰瘍
病因:感染、 營養不良以及 外傷為最常見的原因。通常感染的主因可以區分 細菌性與 黴菌性的兩種。偶有發生健康水龜的病例,大都與飼養的環境水質不良有關。
症狀:病患呈現衰弱,精神、食慾不佳;背甲的殼顏色呈黃 褐色,且按壓時呈鬆 軟狀,甚至可能出現 膿瘍情形。
...more
|
13
|
5755
|
兩爬類的尾部傷害
病因: 造成尾部 缺損的原因包括先天性缺陷,物理性創傷,感染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及自割行為。
症狀: 兩爬類的尾巴有社交信號,平衡,游泳等功能,尾部 缺損可能影響身體部分 正常動作的執行甚至尾部 癱瘓。
...more
|
14
|
8349
|
陸龜疱疹病毒感染症
病原型別: 病毒
最早發現者:在1982年阿氏沙龜(Desert tortoise, Gopherus agassizii)
病原摘要:
陸龜疱疹 病毒屬於疱疹 病毒病毒科(Herpesviridae),文獻報告業有2種不同基因序列的 病毒株,THV-1與THV-2。根據基因序列的排序,目前暫時歸類於Alphaherpesvirinae。
...more
|
15
|
5508
|
蛇的呼吸道疾病
鼻分泌物/鼻炎、張口呼吸、 濕式或不 正常的呼吸音、聲門周圍或近端氣管內的分泌物。務必與 食道分泌物( 胃炎/腸炎)或口炎的分泌物區分清楚,有時可能同時發生。蛇會分泌 厚且高黏性的黏液,在其飼育的 空間中可發現一團團的黏液塊。蛇不大會咳嗽且氣管相當長,因此當有黏液卡住時是相當嚴重的,可能需要氣管灌洗。另外也會有 鼻孔阻塞及突然死亡情形。
...more
|
16
|
3979
|
蛇的眼科疾病
蛇的角膜有一層由上下眼瞼 融合而成的 透明保護膜,其視網膜雖具有錐狀細胞(cone)與桿狀細胞(rod),但缺乏中央小窩(fovea)的構造。
蛇具有相當發達的哈氏腺(Harderian gland),其分泌物除可提供潤滑的功能外,也會流入費洛蒙鼻嗅器(Vomeronasal organ)。
眼睛後房的檢查相當困難,主要是因為虹膜的 肌肉為橫紋肌且部分可受隨意自主控制,因此副交感 神經阻斷劑(parasympatholytics)如:atropine與擬交感 神經藥(sympathomimetics)如:phenylephrine皆無效果;也由於其角膜有一層由上下眼瞼 融合而成的 透明保護膜,此保護膜也會阻礙非副交感 神經阻斷性散瞳劑(non-parasympatholytic mydriatics)如:vecuronium吸收。詳細的眼科檢查建議在暗室中或全身麻醉下進行。
...more
|
17
|
33446
|
|
18
|
11339
|
蜥蜴的骨骼肌肉系統疾病
病因:
細菌性
敗血性關節炎
骨髓炎
蜂窩性組織炎
肌肉炎
黴菌性
寄生蟲性
嚴重 寄生蟲感染,特別是 血液寄生蟲( 貧血)或是 胃腸道 寄生蟲(原蟲類或是蠕蟲類)
營養性
代謝性骨病(MBD)
營養性繼發性副 甲狀腺亢進(飲食中鈣質缺乏、飲食中鈣磷比不均衡、維生素D3不足[缺乏紫外線照射或飲食中維生素D3攝取不足])
...more
|
19
|
4653
|
蜥蜴的眼科疾病
病因:
細菌性
假單胞菌感染
Aeromonas感染
黴菌性
角膜炎
全眼球炎
原蟲性
滴蟲( Trichomonas spp)感染
營養性
維生素A缺乏(好發於 變色龍)
腫瘤性
各類型 腫瘤
其他和非感染性病因
創傷
異物
脫皮不全
鼻淚管阻塞
先天性鼻淚管 發育不全或缺失
鼻淚管狹窄( 炎症反應)
心 血管"> 血管疾病( 雙側性眼球 突出症)
先天性眼部構造 異常
小眼 畸形(micropthalmia)–多伴隨有 頭部畸形
某些Caribbean鬣蜥有紅色的鞏膜,不應被誤認為病理變化。
...more
|
20
|
7453
|
甲魚分枝桿菌
分枝桿菌症於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是一古老的傳染病,通常分枝桿菌會造成 肉芽腫嚴重反應,但偶爾可由非 肉芽腫病變部位分離出 Mycobacterium spp.。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