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818
|
黴菌中毒
黴菌中毒病是因為使用被 黴菌毒素或黴菌之有毒代謝產物污染的飼料,餵飼動物所造成的疾病。黴菌生長在死亡的植物基質上,黴菌中毒是由腐生生物群的黴菌:包括 Aspergillus屬、 Fusarium屬及其他屬的許多種別的黴菌所引起。(Svobodová & Ruprich, 1991) 黴菌毒素是黴菌二次性的代謝產物,可導致人類及動物發生疾病及死亡,由他們對藥理學上的活性,部分 黴菌毒素及黴菌毒素衍生物已經被發現且用在抗生素、生長促進劑及其他種類的藥物上,還有一些 黴菌毒素則應用在戰争的化學武器上,當飲食、吸呼、皮膚及其他曝露在有毒的黴菌代謝產物所發生的疾病,稱為黴菌中毒病(mycotoxicoses)。
...more
|
2
|
11456
|
黃麴毒素中毒
黃麴毒素中毒是由於動物對於黴菌中的黃麴菌屬 、Aspergillus parasiticus等之代謝產物的毒力作用具有感受性的一種疾病,這些黴菌在含的油質的植物上生長得最好;黃麴毒素的產生與黴菌生長一樣,受到飼料保存場所的一些環境因素影響(濕度、溫度及其他);黃麴毒素為高耐熱性,可抵擋300℃的高溫,黃麴毒素有好幾種,其中以aflatoxin B1毒性最強。
...more
|
3
|
5258
|
梭黴菌毒素中毒
1. Fusarium屬黴菌產生之毒素所造成之中毒,稱為 梭黴菌毒素中毒,梭黴菌的毒性代謝產物受其所寄生的物質之成分及所在環境的狀況影響。其對飼料的污染,經常是在飼料穀物生長的季節侵襲作物,也在飼料貯存及製成粒狀的過程寄生,當梭黴菌寄生在這些物質時,製造 梭黴菌毒素,主要為T-2毒素(12,13-epoxytrichothecen)。 鯉魚是對此毒素最敏感的魚種,其曝露72小時的致死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46mg,虹鱒為6.1mg/kg。
2.症狀: 鯉魚口服T-2毒素致死劑量,表現出沈鬱、對刺激缺乏反應、呼吸加速、 體色變黑、 停止攝食,排泄出未消化的食物,後來被長條狀的白色粘液取代,魚隻 貼近水面喘氣,隨後運動失調、動作不協調,最後停止移動及死亡。
3.解剖病變: 體色變黑及鰓 水腫及大理石樣,體腔內的 血管嚴重地 充血, 實質器官的顏色及大小改變,消化道的粘膜 發炎,可見 點狀出血。若長期持續性地施予次致死濃度的T-2毒素加其他 梭黴菌毒素,會造成 鯉魚沈鬱、排泄出半消化的食物、 減少攝食,增重大幅度降低。(Svobodová & Ruprich, 1991)
...more
|
4
|
8670
|
殼破損
病因: 外傷是造成殼破損的主因,有摔傷、踩踏傷害、汽機車或除草機的碰撞及狗的啃 咬傷等。
症狀:外觀上,殼明顯有破損或缺失的情形,偶有 出血的現象;嚴重者,可見內臟器官的暴露。
...more
|
5
|
8270
|
殼的淺層與深層潰瘍
病因:感染、 營養不良以及 外傷為最常見的原因。通常感染的主因可以區分 細菌性與 黴菌性的兩種。偶有發生健康水龜的病例,大都與飼養的環境水質不良有關。
症狀:病患呈現衰弱,精神、食慾不佳;背甲的殼顏色呈黃 褐色,且按壓時呈鬆 軟狀,甚至可能出現 膿瘍情形。
...more
|
6
|
42262
|
|
7
|
17084
|
蜥蜴的胃腸道疾病
病因:
病毒性
里奧 病毒(Reovirus)
腺 病毒(Adenovirus),在肥尾 守宮"> 守宮有報告
細菌性
沙門氏桿菌
大腸桿菌
其他菌種
黴菌性
黴菌性腸炎(尤其在 變色龍常見)
酵母菌(yeast)感染,有些病例可能和長期投與抗生素有關
...more
|
8
|
13656
|
蜥蜴的骨骼肌肉系統疾病
病因:
細菌性
敗血性關節炎
骨髓炎
蜂窩性組織炎
肌肉炎
黴菌性
寄生蟲性
嚴重 寄生蟲感染,特別是 血液寄生蟲( 貧血)或是 胃腸道 寄生蟲(原蟲類或是蠕蟲類)
營養性
代謝性骨病(MBD)
營養性繼發性副 甲狀腺亢進(飲食中鈣質缺乏、飲食中鈣磷比不均衡、維生素D3不足[缺乏紫外線照射或飲食中維生素D3攝取不足])
...more
|
9
|
8183
|
甲魚分枝桿菌
分枝桿菌症於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是一古老的傳染病,通常分枝桿菌會造成 肉芽腫嚴重反應,但偶爾可由非 肉芽腫病變部位分離出 Mycobacterium spp.。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