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搜尋
魚鰾 相關疾病資料
水生動物 展開

生物分科 展開

臨床症狀 展開

病灶分佈 展開

病灶大小 展開

病灶特徵 展開

病灶顏色 展開

病灶形狀 展開

病灶結構 展開

病灶程度 展開

病灶時程 展開

病因分類 展開

水質 展開

季節 展開

病理變化 展開
現在位置:
首頁
>
病灶部位
>
魚鰾
共有:7 筆資料
序號瀏覽人數疾病名稱
1 33233
線蟲感染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寄生蟲 病原環境:淡水淡鹹水 海水 學名:可參考Anderson’s system (Anderson RC, 2000) 病名(及俗名):主要依感染種類及部位命名 最早發現者:歐洲淡水魚線蟲參考(Avdeev et al, 1987; Moravec 1994);北美參考( Hoffman, 1999);新熱帶區 (Moravec, 1998)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雌雄異體,大多數為卵生,少數為胎生。仔蟲須先被中間宿主(甲殼類)吞食,中間宿主再被魚類#(B01)#吞食才能完成寄生。若魚類為終宿主則在此完成生活史。若魚類僅為中間宿主,則僅被包被在魚體,必須再被其終宿主(鳥類、人類或另一種魚類)吞食才能完成生活史。所有魚種均會感染;宿主主要依線蟲的終宿主及中間宿主而定。具有特定宿主的線蟲(例如Skrjabillanid genera)通常僅能感染某棲息地的魚種;具有廣泛宿主的線蟲(例如Capillaria sp.)則可感染世界上許多地區的魚種。 人畜共通:有些寄生蟲,例如海獸胃線蟲(Anisakis)及Pseudo -terranova仔蟲會造成人畜共通傳染病。 ...more
2 12955
魚類立克次體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淡水及海水 學名:Piscirickettsia salmonis 病名(及俗名):Salmonid rickettsial septicemia (SRS), Coho salmon syndrome 最早發現者: Bravo等(1989).在智利發現本症,Fryer 等(1990, 1992)分離及正式命名。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革蘭氏陰性、營養需求高、絕對魚類細胞質內生長的細菌。親緣關係上,它與Coxiella 及 Francisella 有些微親緣關係。. 命名沿革:最早由Fryer 等(1992) 命名 。 ...more
3 20125
車輪蟲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寄生蟲 病原環境:淡水 海水 學名:Trichodina spp., Trichodinella spp. 病名(及俗名):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車輪蟲科(Trichodinidae)內分七屬:Trichodina,Hemitrichodina,Vachomia,Paratrichodina,Tripartiella,Trichodinella,Dipartiella。型態大致相似,引起的病都叫做「車輪蟲症」。外表像一車輪,中央具有車軸。以週緣的纖毛運動。一般而言,大於90 um,寄生皮膚者,有較多的寄生宿主;小於30 um寄生者,寄生較少的魚種。病原若離開魚體約可存活1到2天。 ...more
4 8271
鮭弧菌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海水 學名: Vibrio salmonicida 病名(及俗名):冷水弧菌病(coldwater vibriosis)或Hitra disease 最早發現者:Egidius et al.1981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革蘭氏陰性彎曲短桿菌,大小1.2~2.6×0.5μm,具運動性、極鞭毛、不形成孢子、兼性厭氧,oxidase及catalase反應陽性,但不具產生citrate、H2S、urease、indole、arginine dihydrolase、gelatin、lysine decarboxylase、ornithine decarboxylase、β-galactosidase和voges-proskauer的能力。本菌具嗜鹽性及嗜冷性,在含0~4%(w/v)氯化鈉的條件下可生長,而於含7%(w/v)氯化鈉的條件下無法生長,另可在低於1℃的溫度下生長,最適合的生長溫度為15℃左右,而無法在37℃生長。對vibriostatic agent O/129敏感,但對 novobiocin 不敏感,可在海水中存活超過14個月[3,6]。 人畜共通:否 ...more
5 11074
鰻弧菌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半鹹水海水、沈積物、海洋動物體表。 學名:Vibrio anguillarum 病名(及俗名):鰻魚紅斑病 最早發現者:Hofer. (1904)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弧菌屬革蘭氏陰性彎曲短桿菌,可運動、具極鞭毛、不形成孢子、兼性厭氧、為 oxidase 反應陽性、嗜鹽性,適合於30℃,1.5% NaCl 的環境中生長[5]。 人畜共通:是 ...more
6 31333
腸炎弧菌
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半鹹水海水、沈積物、海洋動物體表。 學名:Vibrio paraheamolyticus 病名(及俗名):腸炎弧菌 最早發現者:Sakazaki(1963)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弧菌屬革蘭氏陰性彎曲短桿菌,可運動、具極鞭毛、不形成孢子、在端鞭毛無法作用下會於體側產生許多無鞘之側鞭毛,兼性厭氧、為 oxidase 反應陽性、嗜鹽性,環境中 NaCl 之含量低於 0.5 % 或高於 10% 均不能生長,對酸敏感但有耐鹼性,因此可在alkaline peptone water中培養,最適合之鹽濃度為 2-3 %,最適生長溫度為 37℃[5]。 人畜共通:是 ...more
7 10250
阿米巴原蟲感染症
病原型別:寄生蟲 病原環境:淡、海水 學名:Amoebosis OIE狀況:非表列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