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搜尋
粘膜 相關疾病資料
水生動物 展開

生物分科 展開

臨床症狀 展開

病灶分佈 展開

病灶大小 展開

病灶特徵 展開

病灶顏色 展開

病灶形狀 展開

病灶結構 展開

病灶程度 展開

病灶時程 展開

病因分類 展開

水質 展開

季節 展開

病理變化 展開

環境 展開

餵飼 展開
現在位置:
首頁
>
病灶部位
>
粘膜
共有:9 筆資料
序號瀏覽人數疾病名稱
1 7921
錐蟲病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寄生蟲 病原環境:淡水海水 學名: Trypanosoma. carassii (又名Try. danliewski),Try. murmanense 病名(及俗名):Trypanosomes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具一條鞭毛的魚類住血原蟲。常見的有2種,Try. carassii (Try. danliewski)感染淡水魚,包括金魚鯉魚、丁鱖tench、鰻魚、大眼鱖 (Saccobranchus fossilis)。Trp. Murmanense感染海水魚,包括鱈魚、比目魚、鰻魚等13種。 ...more
2 16131
縧蟲感染症
病原:縧蟲(Cestoda) 病原環境:海水、半淡鹼水及海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例︰ (1)廣節裂頭縧蟲(Diphyllobothrium latum) (2)腸舌狀縧蟲(Ligula intestinalis) (3)鱊頭槽縧蟲(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 (4)九江頭槽縧蟲(B. gowkongensis),同義於(3)之命名 (5)其他縧蟲(Other cestodes) 病名(及俗名):(1)鱊頭槽縧蟲稱為亞洲魚縧蟲(Asian fish tapeworm)或錦鯉縧蟲(Koi tapeworm) (2)腸舌狀縧蟲稱為舌狀縧蟲病(Ligulosis) 最早發現者:例︰ (1)腸舌狀縧蟲 ( L. intestinalis );Linnaeus 1758, Gmelin, 1790. (2)鱊頭槽縧蟲 ( B. acheilog nathi ), Yamaguti, 1934. (3)廣節裂頭縧蟲 ( D. latum ), Linnaeus, 1758.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more
3 32511
複殖類感染症
病原型別:吸蟲綱複殖吸蟲(digenean) 病原環境:海水、半淡鹼水及淡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複殖吸虫種類繁多,約有140餘科1,400多屬,萬種以上,佔吸蟲綱的大部份。本章元只能擇其重要性,並造成人畜共通的病原,作為介紹。 ...more
4 10452
陸龜疱疹病毒感染症
病原型別:病毒 最早發現者:在1982年阿氏沙龜(Desert tortoise, Gopherus agassizii) 病原摘要: 陸龜疱疹病毒屬於疱疹病毒病毒科(Herpesviridae),文獻報告業有2種不同基因序列的病毒株,THV-1與THV-2。根據基因序列的排序,目前暫時歸類於Alphaherpesvirinae。 ...more
5 8028
蜥蜴心臟血管和血液相關疾病
病蜥蜴可見嗜睡、精神和活動力低下、食慾不振、水腫(好發咽部水腫)、黏膜蒼白、眼球突出症、肝臟腫大等症狀。有接觸或誤食螢火蟲病史之蜥蜴可能出現張口、點頭、體色黯沉、呼吸困難和死亡之症狀。患有嚴重心臟病如心內膜炎之病患在聽診時可聽見心雜音,但大部分病患心音無明顯異常。敗血性血栓症會造成肢端末梢壞死病變。 ...more
6 5762
蜥蜴腎臟疾病
病因: 病毒性 鬣蜥疱疹病毒(Iguanid herpesvirus)感染 細菌細菌黴菌黴菌腫瘤性 各類型腫瘤 ...more
7 9238
甲魚阿米巴原蟲感染症
阿米巴為重要的疾病病原,目前並未歸類在各門或各類中(Lee et al., 2000)。阿米巴具有偽足(i.e.,假腳)。阿米巴感染症為重要的臨床疾病,並感染在圈養的龜類和蛇類,而有幾種阿米巴會感染在爬蟲類(Barnard and Upton, 1994)。顯然此原蟲可與爬蟲共生,其他像是Entamoeba invaden是重要的病原體。 ...more
8 5014
甲魚產氣單胞菌感染症
在各主要的爬蟲類中產氣單胞菌已被確定為一項重要的病原體(Ippen and Schroder, 1977),在大多數情況下,它被認為是伺機性的細菌Aeromonas往往是次要的入侵病原。 ...more
9 5666
中華鱉虹彩病毒病
病原摘要:
中華鱉病毒(TSV),病毒類粒呈正二十面體,無囊膜,直徑約為30nm,病毒結構蛋白由5條多?組成,分子量分別為85、60、55、18及12kb,其中以18kb含量最多,其次為12kb。人工接種於3至4天後,鱉體表開始顯現出血點,4至5天開始死亡,2至3周內全部死亡。病毒對氯仿、酸(PH3)、鹼(PH9)、200mg/l 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或加熱60℃15分鐘敏感;病毒在1分鐘溶液內含有150mg/l chlorhexidine(0.75% NolvasanR)、180mg/l次氯酸鈉(3% bleach)或200mg/l 過一硫酸鉀(potassium peroxymonosulfate, 1% VirkonR) 不活化。

人畜共通︰無〔中華鱉,Pelodiscus(Trionyx)sinensis, 屬於爬虫網、龜鱉目(Testudinata)、(有11屬, 鱉科(Trionychidae)、鱉屬(Trionyx)〕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