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l 與水生動物疾病召集人陳媺玫副教授聯絡
友善列印 友善列印
甲魚阿米巴原蟲感染症
疾病代碼: DIS00273
建立日期: 2010/12/16
更新日期: 2010/12/17
作 者: 謝嘉裕
中文病名: 甲魚阿米巴原蟲感染症
英文病名: Entamoeba spp.
疾病描述: 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病原感染引起。
環境:淡水海水環境皆會發生。
最早發現者:Chelonia Hartman於1910年首次提出報告
OIE狀況:未表列
人畜共通:是

摘要:
阿米巴為重要的疾病病原,目前並未歸類在各門或各類中(Lee et al., 2000)。阿米巴具有偽足(i.e.,假腳)。阿米巴感染症為重要的臨床疾病,並感染在圈養的龜類和蛇類,而有幾種阿米巴會感染在爬蟲類(Barnard and Upton, 1994)。顯然此原蟲可與爬蟲共生,其他像是Entamoeba invaden是重要的病原體。
病因:

疾病特性:
阿米巴經由兩個路徑散佈在肝臟。第一個是從膽管到膽囊在散佈到鄰近的肝臟組織,第二是經由門脈系統表現在肝臟腸管血栓肝臟血管可造成病理變化。易感染的情形可能包含其中。


疾病型態及流行病學:急性慢性型態、器官傳播分佈情形
1.爬蟲類的宿主研究包含水蛇(Natrix [formerly Nerodia] spp.)、黑蛇(Coluber constrictor)、巨蜥(Varanus spp.)。感染在E. invadens階段,用光學顯為就檢查糞便可在在糞便中見到四核的囊胞,此囊胞可長期存在環境中,且囊胞被食入至腸道後發育成具侵入性的滋養體。
2.阿米巴的流行可出現在進口的紅陸龜(Geochelone carbonarid)。
3.平背陸龜有六例阿米巴的病例報告,立刻從馬達加斯加進口到日本(Ozaki et al., 2000)。
4.超過一年的時間,動物園的21隻年幼陸龜和麝香龜聚集死亡,成龜的聚集並不影響(Hollamby et al., 2000)。
5.MacNeill 等人於2002年指出阿米巴會造成幼年的木紋龜死亡,肝臟抹片做Wright-Giemsa-stained染色可見到單細胞的原蟲,是鹼性的細胞質直徑約27 到 32 µm,核周圍可見小的離心性物質,直徑大約55 µm。
6.有報導指出阿米巴可感染綠蠵龜與虹蠵龜 (Frank et al., 1976a; George et al., 1990) 。主要的病灶可見到腸肝炎並在肝臟有多量的滋養體。有些病例也可分離到此蟲,像是年幼的蛇頸龜(Chelo¬dina spp.)。


臨床症狀及病理學:
1.Barrow and Stockton研究(960)說明感染在蛇後會影響宿主的體溫。實驗室接種蛇後分別在13°C和 33°C都沒有臨床症狀發生。然而,25°C下接踵的蛇都會死亡。
2.500隻紅陸龜從佛羅里達洲南部進口,並在2個月中持續死亡,死亡數量可達200隻。臨床症狀並無到特異性,可見到貧血、精神不振與下痢。剖檢可見十二指腸增,並有黏膜壞死和多發局部到肝瀰漫性的肝臟 壞死。組織學可見到大量的阿米巴出現在腸道與和肝臟的病灶區。在腸壁上可見滋養體,大小約12-19 µm至10-13 µm,而在肝臟的大小為13-21 µm至11-18 µm,滋養體的核直徑大約3- 5 µm。
3.幼年死亡的木紋龜組織病理學可見肝臟廣範性的壞死,periodic acid-Schiff (PAS)染色呈現陽性,可見橢圓形的原蟲,直徑約10到15 µm。型態與染色均與阿米巴相符。
4.平背陸龜剖檢可見增後的結腸黏膜表面有偽膜(尤於黏膜下層水腫),肝臟可見局部綠色病灶區。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結腸和肝臟有許多的滋養體(10 to 12 µm by 12 to 19 µm)。此蟲與E. invadens相似,但無法確定。
5.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主要出現在龜,病灶內原生動物為Entamoeba invadens。在麝香龜,阿米巴滋養體存在於,肺,卵巢肝臟
診斷方法: 在今日仍然可以見到此種病例,但比起1970年和1980年較不常見。在過去,區分Entamoeba invadens其他阿米巴要靠著宿主範圍和養殖溫度的敏感性。今日,分子生物學像是聚合脢鏈鎖反應(PCR)可辨別出不同的種別。免疫組織化學發展多株抗體抵抗E. invaden並使用在蛇身上 (Jakob and Wesemeier, 1995) 。
治療方法: 投予抗原蟲藥治療。
預防控制方法: 陸龜通常在季進口,此低溫環境正好適合阿米巴生存。此外,在此期間陸龜餵飼要達到最低限度。陸龜腸道中沒有食物的情況下,特別是碳水化合物,阿米巴原蟲則不會生長(Jacobson et al., 1983)。因此,溫度一但適合寄生蟲生長,滋養體就會侵入陸龜的組織當中。這種情形大多出現在三、四月份並造成陸龜死亡。
相關圖片:
參考文獻: 1.Barnard SM and Upton SJ. 1994. A Veterinary Guide to the parasites of Reptiles. Volume 1. Protozoa. Krieger Publishing Co, Malabar, FL.

2.Geiman QM and Ratcliffe HL. 1936.Morphology and life cycle of an amoeba producing amoebiasis in reptiles.Parasitol 28:208-228.

3.Jacobson ER, Clubb S, and Greiner E.1983.Amebiasis in red-footed tortoises. J Amer Vet Med Assoc 183:1192-1194.

4.Jakob Wand Wesemeier HH, 1995.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ssociated with flagellates in snakes. J Comp pathol 113:417-421.

5.Lee SH. 1957. The life cycle of Skrjabinoptera phrynosoma(Ortlepp) Schulz, 1927 (Nematoda Spiruroidea) a gastric nematode of Texas horned toads, phrynosoma cornultum. J Parasitol 43:66-75.
參考連結: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