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439
|
硫化氫中毒
硫化氫為具臭味的強毒性氣體,在自然的情況下,底泥的有機物質或被有機污染的水體中之蛋白質,經過厭氧性細菌分解產生硫化氫(H 2S),硫化氫在水中會解離成HS-及S 2-,其毒性依序為H 2S> HS ->S 2-,當水中的 PH值增加時,硫化氫的毒性會降低,因為未解離的強毒性的H2S變成毒性較低的HS-離子,在PH9時幾乎99%之硫化物以HS -的形式存在,PH7時HS -與H 2S以1:1的比例存在,但在PH5則幾乎99%為H 2S。(謝介士,1994)
硫化氫對魚類有很強的毒性,不同的魚種,其致死濃度範圍從0.4 mg/L(鮭鱒類)到4mg/L(歐洲 鯽魚、丁鱖及鰻魚)不等(Svobodová, 1991)。已有許多文獻報告,研究硫化氫對不同魚種的毒性作用。當藍鰓太陽魚曝露在0.04 mg/L 的H 2S下,其游泳的耐受力降低;即使H 2S的濃度在非常低的情況下,亦會傷害魚卵
...more
|
2
|
11964
|
偽單胞菌感染症
病原型別: 細菌
病原環境: 淡水、 淡鹹水及 海水
學名: Pseudomonas fluorescens及 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
病名(及俗名): 偽單胞菌敗血症Pseudomonad septicaemia ( P. fluorescens),紅點病(赤點病)red spot disease 或 red pest ( P. anguilliseptica)。
最早發現者:Plehn (1924) 在鯉魚發現P. fluorescens。Wakabayashi (1972)在日本鰻發現P. anguilliseptica。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more
|
3
|
12629
|
套拉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病毒
病原環境: 淡鹹水及 海水
學名:Taura syndrome virus
病名(及俗名):套拉症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Bonami(1997)、Mari (2002)發現。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本 病毒目前暫定在Dicistroviridae科。 病毒顆粒為 32 nm,不含封套、二十面體、、浮力密度為1.338 g/ml。基因組為線狀、正端單股RNA 病毒,由10205個核苷酸組成。不具有3’ poly-A 尾巴。基因組包含兩個大的開放讀取區(ORF);ORF 1 包括非結構蛋白,ORF 2包括結構蛋白,三個主要核衣蛋白為 VP1, VP2, VP3 (55, 40及24 kDa)。 病毒在細胞質內複製。
...more
|
4
|
21843
|
指環蟲症
病因: Gyrodactylus spp. 及 Dactylogyrus spp. 兩者最為常見。
症狀: 活動亢進,泳態怪異,常會跳起水面或摩擦身體。魚體褪色,呼吸加快, 鰓蓋擴張,露出 腫脹、蒼白的鰓部。 皮膚會有散佈的 出血及 潰瘍灶。死亡率高。
...more
|
5
|
10256
|
流行性潰瘍症候群 (真菌性肉芽腫病)
病因: Aphanomyces invadans
症狀:是由 黴菌Aphanomyces invadans引起体表 潰瘍的疾病併發機會性病原Aeromonas hydrophila and A. sobria混合感染導致大量死亡.通常是季節性疾病感染 淡水魚和半鹼水魚
魚種:鯡魚 (menhaden) 等。
...more
|
6
|
30123
|
鏈球菌感染症
病原型別:細菌( bacteria)
病原環境:主要於淡水或半淡鹹水(brackish water and freshwater), 但偶於海水環境。
學名:主要病原有 Streptococcus iniae,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and Lactococcus garvieae 等
鏈球菌感染症最早發生於1957年地點在日本養rainbow trout (Hoshina et al. 1958). 之後陸續多種魚種後其感染含 salmon, mullet, golden shiner,pinfish, eel, sea trout, tilapia, sturgeon, and striped bass 等 (Inglis et al. 1993)。
.於本省可感染多種養殖魚種如金目鱸giant seaperch ( Lates calcarifer) 、吳郭魚tilipia( Tilapia nilotica x Tilapia aurea)、午仔striped thread fish ( Polydactylus plebeius)、及海鱺cobia ( Rachycetron canadum) 烏魚mullet及條紋鱸等魚種。
國外發生魚種鏈球菌感染症於報告中常發生於較高水溫 (Nguyen et al. 2001),此情行與本省南部養殖魚類鏈球菌感染症常發生於夏季高水溫之情形相似
病原摘要:
OIE 現:未表列(Not listed)
人畜共通:人畜共通 (如 Streptococcus iniae,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r 皆有感染人之病例)
...more
|
7
|
56272
|
白點病
1.病原概述
2.病原型別: 病毒
病原環境: 半鹹水、 淡水
學名:白點病病毒(white spot disease virus;WSDV)
病名(及俗名):白斑症候群、白點病
最早發現者:Bonami et al.,1995
OIE狀況:表列( listed)
病原摘要:
白點病是由白點病病毒 ( white spot disease virus;WSDV ) 所引起,根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axonomy of viruses;ICTV ) WSSV 屬於 nimaviridae 病毒科、 Whispovirus 病毒屬[10],是一種雙股 DNA 病毒,病毒顆粒具有封套呈長桿狀,最寬部分為 70~150 nm,長度則為 250~380 nm,部分病毒顆粒的一端劇具有尾狀突起。病毒的核蛋白鞘直徑為 58~67 nm,長度則為 330~350 nm,其表面可見核蛋白鞘組成之次單位形成的特殊橫紋構造,與病毒之縱軸成垂直 [12,14]。
人畜共通:不會
3.病原分類
白點病毒 (white spot baculovirus ; WSBV) 屬於動物病毒中的桿狀病毒科 (Baculoviridae) 之桿狀病毒屬 (Baculovirus) 桿狀病毒科 (Baculoviridae),是一種雙股 DNA 病毒[3]。
命名沿革:由於發病之病蝦, 甲殼明顯佈滿白色的斑點,因此台灣學者將此病症命名為白點症病毒 [5,12]。白點症病毒早期又稱為:白點症桿狀病毒 ( baculovirus associated with white spot syndrome / white spot ( associated ) baculovirus;WSBV ) [6,9,12]、白斑病毒 ( white spot disease virus;WSDV ) [13] 或第三非包容體性草蝦桿狀病毒 ( the third non-occluded baculovirus reported for Penaeus monodon;PmNOBIII )[12]。
疾病特性
感染組織及器官:
白點病病毒是一種系統性病原,其標的細胞遍佈蝦體全身器官,主要攻擊源自中胚層及外胚層的組織細胞,侵害之組織器官包括表皮、皮下組織、造血組織、類淋巴器官、 鰓、 胃、中腸之結締組織、 心臟、 肌肉、神經膠原細胞、 肝胰腺、綠腺及複眼等組織或器官皆有細胞核肥大,且核內構造消失,以及染色呈均質化之嗜鹼性包涵體出現,此外雌蝦之卵泡細胞及卵原細胞亦會遭受此病毒感染,因此親代所攜帶之病毒可能會經由垂直感染給子代 [5,12]。
白點症病毒具有水平及垂直兩種傳播途徑,垂直傳播途徑主要由病毒以附卵或經卵方式而傳染至子代;水平傳染途徑主要由養殖蝦與池水、水中其它多種帶原生物、病蝦等接觸而傳染 [8]。水平傳播甚至可藉由水流、帶原的池中生物、鳥類攜帶患病的病蝦或沾染發病池池水、發病池的水車所揚起的池水飛沫而藉著風力散佈至鄰近的養殖池 [5]。
...more
|
8
|
6894
|
傳染性鮭類貧血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病毒(virus)
病原環境:ISA 主要感染 海水養殖 魚類或曾與 海水接觸過之魚種,但Nylund 1998.研究結果指出,養殖於 淡水之魚種仍會被本 病毒感染。
學名:
病名(及俗名):
最早發現者:報告於1984年在挪威 (Norway) 海水養殖之大西洋鮭魚(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L)感染本病(ISA)Thorud & Djupvik 1988。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ISAV不具被膜其顆粒大小約100-130nm。具有8段單股之RNA 病毒,ISAV 對UV相當敏感。(OIE 2006),於pH 5以下不活化, 病毒可於 海水中存活超過20小時以上,於血液及腎組織中,6℃下存活4天 (Roberts 2003)。
人畜共通:無
...more
|
9
|
11617
|
錦鯉疱疹病毒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病毒(virus)
病原環境: 淡水
學名:
病名(及俗名): koi herpesvirus disease (KHVD)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病毒之genome 大小約150Kbp到277-295Kbp 之間(Ishioka et al 2005)至少已有4個基因已被研究分別為 helicase、intercapsomeric triplex protein, DNA polymerase, 及 major capsid protein。基因上與 CyHV-1 及 CyHV-2 相近,但與, channel catfish virus virus ( Ictalurid herpesvirus: IcHV-1) 則較不相似。 病毒為二十面體、大小約80-120nm之間,具有被膜(envelope)( Perelberg et al 2003)。於血清學研究KHV 與CyHV-1 具有交叉反應(OIE 2006)。
人畜共通:No
...more
|
10
|
10517
|
鰻弧菌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細菌
病原環境: 半鹹水, 海水、沈積物、海洋動物體表。
學名: Vibrio anguillarum
病名(及俗名):鰻魚紅斑病
最早發現者:Hofer. (1904)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弧菌屬革蘭氏陰性彎曲短桿菌,可運動、具極鞭毛、不形成孢子、兼性厭氧、為 oxidase 反應陽性、嗜鹽性,適合於30℃,1.5% NaCl 的環境中生長[5]。
人畜共通:是
...more
|
11
|
6899
|
泄殖腔脫垂
主要是由於刺激性的原因造成器官及 肌肉過度用力,像是腸炎、膀胱 結石和 便秘而發生; 神經功能不足;陰莖或 半陰莖會因感染、以探針判別性別時、以及在交配時強行分開而脫出;雌性 輸卵管會因卵滯症及造成裡急後重的原因而脫出;膀胱會因為膀胱炎或 結石而脫出;結腸主要是因為裡急後重的用力、便祕、 細菌性及 寄生蟲性的腸炎而造成。
...more
|
12
|
8330
|
隱孢子蟲症
病因: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spp)感染,確認可感染的爬蟲的為 Cryptosporidium.serpentis
症狀:食慾精神低下及厭食,蛇類在進食後持續或週期性的發生 嘔吐或反逆症狀,可能嘔出未消化的食物。
...more
|
13
|
111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