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搜尋
運動失調 相關疾病資料
水生動物 展開

生物分科 展開

病灶部位 展開

病灶分佈 展開

病灶大小 展開

病灶特徵 展開

病灶顏色 展開

病灶形狀 展開

病灶結構 展開

病灶程度 展開

病灶時程 展開

病因分類 展開

水質 展開

季節 展開

病理變化 展開

環境 展開

餵飼 展開
現在位置:
首頁
>
臨床症狀
>
運動失調
共有:7 筆資料
序號瀏覽人數疾病名稱
1 5234
梭黴菌毒素中毒
1.Fusarium屬黴菌產生之毒素所造成之中毒,稱為梭黴菌毒素中毒,梭黴菌的毒性代謝產物受其所寄生的物質之成分及所在環境的狀況影響。其對飼料的污染,經常是在飼料穀物生長的季節侵襲作物,也在飼料貯存及製成粒狀的過程寄生,當梭黴菌寄生在這些物質時,製造梭黴菌毒素,主要為T-2毒素(12,13-epoxytrichothecen)。鯉魚是對此毒素最敏感的魚種,其曝露72小時的致死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46mg,虹鱒為6.1mg/kg。 2.症狀:鯉魚口服T-2毒素致死劑量,表現出沈鬱、對刺激缺乏反應、呼吸加速、體色變黑停止攝食,排泄出未消化的食物,後來被長條狀的白色粘液取代,魚隻貼近水面喘氣,隨後運動失調、動作不協調,最後停止移動及死亡。 3.解剖病變:體色變黑及鰓水腫及大理石樣,體腔內的血管嚴重地充血實質器官的顏色及大小改變,消化道的粘膜發炎,可見點狀出血。若長期持續性地施予次致死濃度的T-2毒素加其他梭黴菌毒素,會造成鯉魚沈鬱、排泄出半消化的食物、減少攝食,增重大幅度降低。(Svobodová & Ruprich, 1991) ...more
2 16000
縧蟲感染症
病原:縧蟲(Cestoda) 病原環境:海水、半淡鹼水及海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例︰ (1)廣節裂頭縧蟲(Diphyllobothrium latum) (2)腸舌狀縧蟲(Ligula intestinalis) (3)鱊頭槽縧蟲(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 (4)九江頭槽縧蟲(B. gowkongensis),同義於(3)之命名 (5)其他縧蟲(Other cestodes) 病名(及俗名):(1)鱊頭槽縧蟲稱為亞洲魚縧蟲(Asian fish tapeworm)或錦鯉縧蟲(Koi tapeworm) (2)腸舌狀縧蟲稱為舌狀縧蟲病(Ligulosis) 最早發現者:例︰ (1)腸舌狀縧蟲 ( L. intestinalis );Linnaeus 1758, Gmelin, 1790. (2)鱊頭槽縧蟲 ( B. acheilog nathi ), Yamaguti, 1934. (3)廣節裂頭縧蟲 ( D. latum ), Linnaeus, 1758.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more
3 40482
單殖類吸虫感染症
病原:吸蟲(Trematoda) 病原環境:海水、半淡鹼水及淡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單殖類吸虫(monogeneans)有有數千種類主要感染養殖及野生海水淡水魚體之部、皮膚及各鰭部,有些品種可寄生兩棲龜類之口腔與膀胱,有極少數種屬則寄生於魚類腸及體腔,如寄生於慈鯛魚類Etroplus suratensis 中的腸環虫(Enterogyrus spp.)或寄生於義大利菱鯛科Caproidae魚類中的副雙絞穴虫(Paradiplectanotrema spp.)。另有一種單殖類感染頭足類(cephalopods,體動物),另有一品種(Oculotrema hippopotami)感染河馬(hippopotamus)眼睛;同樣有少數屬種寄生於淡水魚虱上的後環指虫(Metagrodactylus spp.);故其學名無法統一描述,以下將重要常見海水淡水單殖類吸虫陳述於後。 病名(及俗名):單殖類吸虫感染症(momgeneans infestation) 最早發現者:人類所發現第一種單殖吸虫是Muller在1770於丹麥Hippoglossus vulgaris魚體上發現,當時以為是一種水蛭,並命名為Hirudo hippoglossi ;直到1818年,才由Blainville訂正,命名為內吸虫(Entobdella hippogossi)。 OIE狀況:有一種單殖類大西洋鮭魚<三代虫(Gyrodactylus salaris....more
4 32326
複殖類感染症
病原型別:吸蟲綱複殖吸蟲(digenean) 病原環境:海水、半淡鹼水及淡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複殖吸虫種類繁多,約有140餘科1,400多屬,萬種以上,佔吸蟲綱的大部份。本章元只能擇其重要性,並造成人畜共通的病原,作為介紹。 ...more
5 7280
包涵體病
病因: family Retroviridae。 症狀: IBD沒有特殊的臨床症狀,任何蚺科蛇類出現急性神經症狀或 是慢性漸進性的衰弱就可懷疑是IBD的感染,特別在蟒科...more
6 14089
代謝性骨病
病因: 不均衡的營養以及不正確的飼養管理所造成。最常見的就是長期缺鈣或維生素D3,不正常的飲食鈣磷比(磷過高或曝曬於紫外線的時間不足。 症狀: 長骨及下顎骨變腫脹、長骨和脊椎的病理性骨折、肩胛骨水平翻轉、強直痙攣、過度反射、泄殖腔脫垂、厭食、不能走動和生長停滯。 ...more
7 4122
蛇副黏液病毒
病因:Ophidian paramyxovirus (OPMV) family paramyxoviridae. 症狀:副黏液病毒感染沒有病源特有的臨床症狀,此疾病主要影響呼吸系統,但出現的症狀變化相當大,因此在臨床上診斷相當困難。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