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搜尋
下顎 相關疾病資料
水生動物 展開

生物分科 展開

臨床症狀 展開

病灶分佈 展開

病灶大小 展開

病灶特徵 展開

病灶顏色 展開

病灶形狀 展開

病灶結構 展開

病灶程度 展開

病灶時程 展開

病因分類 展開

水質 展開

季節 展開

病理變化 展開

環境 展開

餵飼 展開

生理狀態 展開
現在位置:
首頁
>
病灶部位
>
下顎
共有:8 筆資料
序號瀏覽人數疾病名稱
1 6899
櫻鱒病毒病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病毒 病原環境:淡水 淡鹹水 海水 學名:Oncorhynchus masou virus 病名(及俗名):Oncorhynchus masou virus disease, OMVD, OMV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Kimura 等(1981)發現。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本病毒一般稱為Oncorhynchus masou virus (OMV),目前暫定於Herpesviridae科。本病毒為具有封套、20面體、大小120-200 nm、 dsDNA病毒。本病毒抗原性與出現在美國西岸的herpesvirus of Salmonidae type 1(SalHV-1)不同。暫定為 Salmonid herpesvirus 2; SalHV-2。 人畜共通:否 ...more
2 12491
偽單胞菌感染症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淡水 淡鹹水 海水 學名:Pseudomonas fluorescens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 病名(及俗名): 偽單胞菌敗血症Pseudomonad septicaemia (P. fluorescens),紅點病(赤點病)red spot disease 或 red pest (P. anguilliseptica)。 最早發現者:Plehn (1924) 在鯉魚發現P. fluorescens。Wakabayashi (1972)在日本鰻發現P. anguilliseptica。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more
3 32510
複殖類感染症
病原型別:吸蟲綱複殖吸蟲(digenean) 病原環境:海水、半淡鹼水及淡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複殖吸虫種類繁多,約有140餘科1,400多屬,萬種以上,佔吸蟲綱的大部份。本章元只能擇其重要性,並造成人畜共通的病原,作為介紹。 ...more
4 14234
代謝性骨病
病因: 不均衡的營養以及不正確的飼養管理所造成。最常見的就是長期缺鈣或維生素D3,不正常的飲食鈣磷比(磷過高或曝曬於紫外線的時間不足。 症狀: 長骨及下顎骨變腫脹、長骨和脊椎的病理性骨折、肩胛骨水平翻轉、強直痙攣、過度反射、泄殖腔脫垂、厭食、不能走動和生長停滯。 ...more
5 14022
鯉痘
鯉痘是一種良性的表皮增生的疾病。可能是最早被發現的魚的病毒性疾病,大約在四百年前即被發現。其最典型的症狀即為體表表皮的良性增生,而形成白色或乳白色或灰白色略為光亮且堅硬的,體表凸出的乳凸瘤(papilloma)。乳頭瘤是從皮膚表皮的上皮細胞增生而來,不會轉移也沒有侵入性,但是在嚴重乳頭瘤增生的魚也會看到生長遲緩消瘦的現象。組織切片下可以看到表皮(epidermis) 的增生,形成皺褶狀。也可見到核內包含體,被感染的核中央的染色質 (chromatin) 消失,遷移至核邊緣,形成空泡樣的核病變 (Calle et al., 1999)。 ...more
6 42262
蜥蜴的皮膚疾病
病因: 脫皮不順(dysecdysis)  溼度太低  其他環境因子—不當的光週期、溫度還有營養狀況等  飼養環境不適當,沒有可協助脫皮的擺設物品  體外寄生蟲,如蛇蝨等 ...more
7 17084
蜥蜴的胃腸道疾病
病因: 病毒性  里奧病毒(Reovirus)  腺病毒(Adenovirus),在肥尾守宮">守宮有報告 細菌性  沙門氏桿菌  大腸桿菌  其他菌種 黴菌性  黴菌性腸炎(尤其在變色龍常見)  酵母菌(yeast)感染,有些病例可能和長期投與抗生素有關 ...more
8 13656
蜥蜴的骨骼肌肉系統疾病
病因: 細菌性  敗血性關節炎  骨髓炎  蜂窩性組織炎  肌肉黴菌寄生蟲性  嚴重寄生蟲感染,特別是血液寄生蟲(貧血)或是腸道寄生蟲(原蟲類或是蠕蟲類) 營養性  代謝性骨病(MBD)  營養性繼發性副甲狀腺亢進(飲食中鈣質缺乏、飲食中鈣磷比不均衡、維生素D3不足[缺乏紫外線照射或飲食中維生素D3攝取不足])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