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72
|
牡蠣奴卡氏菌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 海水
學名: Nocardia crassostreae
病名(及俗名):
Nocardiosis, Fatal inflammatory bacteraemia (FIB), Focal necrosis, Multiple abscesses, Summer mortality, Pacific oyster nocardiosis (PON).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Friedman等 (1987)分離本菌。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本菌 Nocardia crassostreae會引起太平洋牡蠣 Pacific oysters, Crassostrea gigas局部或全身疾病。本菌為好氣性生長、弱抗酸染色,、產生會分枝的不規則菌絲體; 肽聚醣 (peptidoglycan)含有meso-diaminopimelic acid ,利用arabinose 及 galactose 為主要醣源,46-58個碳原子組成的分枝菌酸、及G+C-rich 的核酸。依據部分165 rRNA gene序列分析,發現應該歸屬在 Nocardia otitidiscaviarum rRNA sub-group 下。本菌的標準株為NB4H (= ATCC 700418)。
...more
|
2
|
10834
|
殼病
病原型別: 細菌
病原環境: 海水
學名:
病名(及俗名):Chitinolytic bacterial disease, Epizootic shell disease.
最早發現者:Malloy等(1978) 在 龍蝦發現。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基丁質溶解革蘭氏陰性細菌及偽單孢菌( Pseudomonas), 弧菌( Vibrio) 及產黃桿菌科 ( Flavobacteriaceae)的細菌均被分離過。
人畜共通:否
2.病原分類
Pseudomonadaceae, Vibrionaceae, Flavobacteriaceae科, Cytophaga-,
Flavobacter 及 Alpha proteobacteria groups;Oceanobacillus,Staphylococcus屬.。
...more
|
3
|
10371
|
流行性潰瘍症候群 (真菌性肉芽腫病)
病因: Aphanomyces invadans
症狀:是由 黴菌Aphanomyces invadans引起体表 潰瘍的疾病併發機會性病原Aeromonas hydrophila and A. sobria混合感染導致大量死亡.通常是季節性疾病感染 淡水魚和半鹼水魚
魚種:鯡魚 (menhaden) 等。
...more
|
4
|
3727
|
馬特里病
病原型別:原生生物(protistan)
病原環境:海水
學名: Mikrocytos mackini
病名(及俗名):Denman Island disease 或稱 Microcell disease of Pacific oyster.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Mikrocytos mackini 為一原生動物大小約2-4Mm,目前所知尚無其它strains (Farley 1988),對於此病原於離開宿主後存活情形不祥,病原可經水而水平傳染。
人畜共通:No
...more
|
5
|
14787
|
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症
病原型別:病毒(virus)
病原環境:海水
學名:
病名(及俗名):侏儒畸形症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IHHNV為二十面體大小約20-22nm之病毒,於超高速離心下,於CsCl 之等密度為1.40 g/ml,核酸為單股DNA 病毒其大小約4.1Kb (Nunan et al 2000)。具有4個genotype (OIE 2006),但目前所知僅其中兩個genotype 可感染白蝦( Litopenaeus vannamei ) 及/或草蝦 ( Penaeus monodon )
人畜共通:無(No)
...more
|
6
|
13712
|
淋巴囊腫病
病原型別: 病毒
病原環境: 淡水、半淡鹹水及 海水魚皆有感染紀錄(fresh-water, brackish and sea- water)。
學名:
病名:淋巴囊腫病
最早發現者:Lowe 1874
病原摘要: 病毒顆粒為正20 面體大小於130-380nm 之間。 病毒顆粒於外膜具有明顯之fuzzy filaments之結構。
人畜共通:不會
...more
|
7
|
6600
|
碘泡蟲症
病原型別: 寄生蟲
病原環境: 淡水
學名: Myxobolus koi
病名(及俗名):碘泡蟲症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為魚之 寄生蟲,屬於粘液胞子蟲(myxosporea),其中之 Myxobolus 中所知之品種最少已有超過 500種以上可感染魚隻(Lom& Dykova 1992) 蟲體
人畜共通:No
...more
|
8
|
8089
|
鮭弧菌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細菌
病原環境: 海水
學名: Vibrio salmonicida
病名(及俗名):冷水弧菌病(coldwater vibriosis)或Hitra disease
最早發現者:Egidius et al.1981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革蘭氏陰性彎曲短桿菌,大小1.2~2.6×0.5μm,具運動性、極鞭毛、不形成孢子、兼性厭氧,oxidase及catalase反應陽性,但不具產生citrate、H 2S、urease、indole、arginine dihydrolase、gelatin、lysine decarboxylase、ornithine decarboxylase、β-galactosidase和voges-proskauer的能力。本菌具嗜鹽性及嗜冷性,在含0~4%(w/v)氯化鈉的條件下可生長,而於含7%(w/v)氯化鈉的條件下無法生長,另可在低於1℃的溫度下生長,最適合的生長溫度為15℃左右,而無法在37℃生長。對vibriostatic agent O/129敏感,但對 novobiocin 不敏感,可在海水中存活超過14個月[3,6]。
人畜共通:否
...more
|
9
|
10138
|
上皮囊腫
病原型別: 細菌
病原環境: 淡水及 海水
學名:
病名(及俗名): 上皮囊腫
最早發現者:
本病 於1920 年 plehn 最早描述於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 但當時認為是mucophilosis ,之後Hoffman 等人於1969 才正式病原為一種 細菌且命為epitheliocystis。
...more
|
10
|
26888
|
氣泡病
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非病原感染引起。
環境: 淡水、 海水環境皆會發生。
最早發現者:首由Gorham(1898)年提出(Roberts 2001)
OIE狀況:未表列
摘要:氣泡病就是池水中含氮量、溶氧量或其它氣體過飽而引起 魚類氣體栓塞(gas embolism)的疾病。
...more
|
11
|
15469
|
縧蟲感染症
病原:縧蟲(Cestoda)
病原環境: 海水、半淡鹼水及 海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例︰
(1)廣節裂頭縧蟲( Diphyllobothrium latum)
(2)腸舌狀縧蟲( Ligula intestinalis)
(3)鱊頭槽縧蟲( 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
(4)九江頭槽縧蟲(B. gowkongensis),同義於(3)之命名
(5) 其他縧蟲(Other cestodes)
病名(及俗名):(1)鱊頭槽縧蟲稱為亞洲魚縧蟲(Asian fish tapeworm)或錦鯉縧蟲(Koi tapeworm)
(2)腸舌狀縧蟲稱為舌狀縧蟲病(Ligulosis)
最早發現者:例︰
(1)腸舌狀縧蟲 ( L. intestinalis );Linnaeus 1758, Gmelin, 1790.
(2)鱊頭槽縧蟲 ( B. acheilog nathi ), Yamaguti, 1934.
(3)廣節裂頭縧蟲 ( D. latum ), Linnaeus, 1758.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more
|
12
|
39130
|
單殖類吸虫感染症
病原:吸蟲(Trematoda)
病原環境: 海水、半淡鹼水及 淡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單殖類吸虫(monogeneans)有有數千種類主要感染養殖及野生 海水及 淡水魚體之 鰓部、 皮膚及各鰭部,有些品種可寄生兩棲龜類之 口腔與膀胱,有極少數種屬則寄生於 魚類胃腸及 體腔,如寄生於慈鯛 魚類Etroplus suratensis 胃中的腸環虫( Enterogyrus spp.)或寄生於義大利菱 鯛科Caproidae 魚類胃中的副雙絞穴虫( Paradiplectanotrema spp.)。另有一種單殖類感染頭足類(cephalopods, 軟體動物),另有一品種( Oculotrema hippopotami)感染河馬(hippopotamus) 眼睛;同樣有少數屬種寄生於 淡水魚虱上的後環指虫( Metagrodactylus spp.);故其學名無法統一描述,以下將重要常見 海水及 淡水單殖類吸虫陳述於後。
病名(及俗名):單殖類吸虫感染症(momgeneans infestation)
最早發現者:人類所發現第一種單殖吸虫是Muller在1770於丹麥 Hippoglossus vulgaris魚體上發現,當時以為是一種水蛭,並命名為 Hirudo hippoglossi ;直到1818年,才由Blainville訂正,命名為內吸虫( Entobdella hippogossi)。
OIE狀況:有一種單殖類 大西洋鮭魚<三代虫( Gyrodactylus salaris.)
...more
|
13
|
31590
|
複殖類感染症
病原型別:吸蟲綱複殖吸蟲(digenean)
病原環境: 海水、半淡鹼水及 淡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複殖吸虫種類繁多,約有140餘科1,400多屬,萬種以上,佔吸蟲綱的大部份。本章元只能擇其重要性,並造成人畜共通的病原,作為介紹。
...more
|
14
|
6359
|
|
15
|
13292
|
鯉痘
鯉痘是一種良性的表皮 增生的疾病。可能是最早被發現的魚的 病毒性疾病,大約在四百年前即被發現。其最典型的症狀即為體表表皮的良性 增生,而形成 白色或乳 白色或灰 白色略為光亮且堅硬的,體表凸出的乳凸瘤(papilloma)。乳頭瘤是從 皮膚表皮的 上皮細胞 增生而來,不會轉移也沒有侵入性,但是在嚴重乳頭瘤 增生的魚也會看到 生長遲緩及 消瘦的現象。組織切片下可以看到表皮(epidermis) 的 增生,形成皺褶狀。也可見到核內包含體,被感染的核中央的染色質 (chromatin) 消失,遷移至核邊緣,形成空泡樣的核病變 (Calle et al., 1999)。
...more
|
16
|
15816
|
蜥蜴的胃腸道疾病
病因:
病毒性
里奧 病毒(Reovirus)
腺 病毒(Adenovirus),在肥尾 守宮"> 守宮有報告
細菌性
沙門氏桿菌
大腸桿菌
其他菌種
黴菌性
黴菌性腸炎(尤其在 變色龍常見)
酵母菌(yeast)感染,有些病例可能和長期投與抗生素有關
...more
|
17
|
9032
|
甲魚阿米巴原蟲感染症
阿米巴為重要的疾病病原,目前並未歸類在各門或各類中(Lee et al., 2000)。阿米巴具有偽足(i.e.,假腳)。阿米巴感染症為重要的臨床疾病,並感染在圈養的龜類和蛇類,而有幾種阿米巴會感染在 爬蟲類(Barnard and Upton, 1994)。顯然此原蟲可與爬蟲共生, 其他像是 Entamoeba invaden是重要的病原體。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