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471
|
對蝦桿狀病毒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病毒
病原環境: 淡鹹水及 海水
學名: Baculovirus penaei
病名(及俗名):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Couch(1974)、Summer(1977)發現。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目前暫定於 Nucleopolyherdovirus屬。至少存在來至三個不同地域的 病毒株,(1) 美國大西洋東南海域及墨西哥沿岸及加勒比海(2)南、中及北美洲(3)夏威夷。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傳染病
...more
|
2
|
11192
|
壞死性肝胰腺炎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 淡鹹水及 海水
學名:壞死性肝胰腺炎細菌NHP bacterium (NHPB)
病名(及俗名):壞死性肝胰腺炎、德州蝦池死亡症候群 Texas Pond Mortality Syndrome (TPMS)、 祕魯壞死性肝胰腺炎 Peru necrotizing hepatopancreatitis( PNHP)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Frelier等 (1992)在美國德州太平洋白蝦養殖場發現。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壞死性肝胰腺炎細菌為葛蘭氏陰性染色、多形性、胞內寄生的立克次體樣細菌,分散在於感染的肝胰腺細胞胞質內。本菌主要的型態為桿狀立克次體樣細菌 (0.25 x 0.9 um),偶而以基底端含有八條鞭毛,頂端有一至二條鞭毛的螺旋體(0.25 x 2-3.5 um)出現。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傳染病
...more
|
3
|
4387
|
種蝦分離之致死病毒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病毒
病原環境: 淡水、 淡鹹水及 海水
學名:Spawner-isolated mortality virus
病名(及俗名):Spawner-isolated mortality virus disease, SMVD, SM
最早發現者:澳洲Fraser & Owen (1996) 在草蝦發現。Albaladejo 等(1998)在菲律賓草蝦亦有相同發現。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傳染病
...more
|
4
|
12994
|
套拉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病毒
病原環境: 淡鹹水及 海水
學名:Taura syndrome virus
病名(及俗名):套拉症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Bonami(1997)、Mari (2002)發現。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本 病毒目前暫定在Dicistroviridae科。 病毒顆粒為 32 nm,不含封套、二十面體、、浮力密度為1.338 g/ml。基因組為線狀、正端單股RNA 病毒,由10205個核苷酸組成。不具有3’ poly-A 尾巴。基因組包含兩個大的開放讀取區(ORF);ORF 1 包括非結構蛋白,ORF 2包括結構蛋白,三個主要核衣蛋白為 VP1, VP2, VP3 (55, 40及24 kDa)。 病毒在細胞質內複製。
...more
|
5
|
13690
|
黃頭症
病原型別: 病毒
病原環境: 淡鹹水及 海水學名:Okavirus,Yellowhead virus
病名(及俗名):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黃頭病毒(yellowhead virus)是一個 corona-like RNA 病毒,目前歸類在Nidovirales目,桿狀套病毒科(Roniviridae),淋巴病毒屬(Okavirus) 下。 黃頭病毒(基因一型)是黃頭症候群(yellowhead complex)六個基因型中的一個基因型,也是目前已知會引起黃頭病的唯一病原。鰓相關病毒 (Gill- associated virus)為基因二型,與其他三至六型是在東非、亞洲及澳洲健康草蝦體內常發現的病毒,基因二至六型極少或根本不會引起疾病。黃頭症候群中六個基因型目前都歸類在Nidovirales目,桿狀套病毒科(family Roniviridae),淋巴病毒屬(Okavirus) 下。目前有資料顯示六個基因型彼此間會互相基因重組。 本病毒離開蝦體後尚可在海水中存活72小時。60oC下15分;30 ppm chlorine均可不活化 本病毒。 本病毒可在 草蝦初代淋巴器官細胞上生長。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傳染病
...more
|
6
|
14999
|
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症
病原型別:病毒(virus)
病原環境:海水
學名:
病名(及俗名):侏儒畸形症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IHHNV為二十面體大小約20-22nm之病毒,於超高速離心下,於CsCl 之等密度為1.40 g/ml,核酸為單股DNA 病毒其大小約4.1Kb (Nunan et al 2000)。具有4個genotype (OIE 2006),但目前所知僅其中兩個genotype 可感染白蝦( Litopenaeus vannamei ) 及/或草蝦 ( Penaeus monodon )
人畜共通:無(No)
...more
|
7
|
28427
|
傳染性肌肉壞死病
病原型別:病毒(virus)
病原環境:主要於海水及半淡鹹水 (brackish and marine water)
病名(俗名)
最早發現者:2002年時於巴西第一次發生傳染性肌肉壞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 IMNV) 主要危害白蝦(南美白對蝦, L. vannamei), IMNV 為一個全新的病毒(Lightner et al 2004; Poulos et al 2006) 之後於亞洲之印尼亦發生同樣疾病 (Senapin et al 2007)
OIE 狀況:listed under article 1.2.3. of the aquatic code
病原摘要:IMNV病毒顆粒為二十體直徑約40nm (fig. 1),於離心下在cesium chloride之buoyant sensity密度為1.366g/mL,為雙股之RNA病毒其基因體為7,560bp。
人畜共通:無
...more
|
8
|
3961
|
毛利病毒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virus
病原環境: 海水或半淡鹹水(Marine and brackish water)
學名:
病名(及俗名): Mourilyan virus.
最早發現者:COWLEY et al 2005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病毒顆粒大小約85-100nm(diamenter) 為卵圓型或球狀(fig 1), 病毒於感染細胞之胞質繁殖,並於內質網膜成熟。
.
人畜共通:No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