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167
|
對蝦桿狀病毒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病毒
病原環境: 淡鹹水及 海水
學名: Baculovirus penaei
病名(及俗名):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Couch(1974)、Summer(1977)發現。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目前暫定於 Nucleopolyherdovirus屬。至少存在來至三個不同地域的 病毒株,(1) 美國大西洋東南海域及墨西哥沿岸及加勒比海(2)南、中及北美洲(3)夏威夷。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傳染病
...more
|
2
|
6013
|
牡蠣奴卡氏菌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 海水
學名: Nocardia crassostreae
病名(及俗名):
Nocardiosis, Fatal inflammatory bacteraemia (FIB), Focal necrosis, Multiple abscesses, Summer mortality, Pacific oyster nocardiosis (PON).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Friedman等 (1987)分離本菌。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本菌 Nocardia crassostreae會引起太平洋牡蠣 Pacific oysters, Crassostrea gigas局部或全身疾病。本菌為好氣性生長、弱抗酸染色,、產生會分枝的不規則菌絲體; 肽聚醣 (peptidoglycan)含有meso-diaminopimelic acid ,利用arabinose 及 galactose 為主要醣源,46-58個碳原子組成的分枝菌酸、及G+C-rich 的核酸。依據部分165 rRNA gene序列分析,發現應該歸屬在 Nocardia otitidiscaviarum rRNA sub-group 下。本菌的標準株為NB4H (= ATCC 700418)。
...more
|
3
|
12223
|
草蝦桿狀病毒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病毒
病原環境: 淡鹹水及 海水
學名:Penaeus monodon baculovirus
病名(及俗名):Spherical baculovirosis (Penaeus monodon-type baculovirus infection)
最早發現者:Lightner & Redman (1981)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本病毒一般稱為Penaeus monodon baculovirus (MBV),國際病毒分類學會暫時命名為singly envelope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from Penaeus monodon( PmSNPV) ,位於Nucleopolyherdovirus屬。由於本病毒感染的宿主及地理分佈極廣,存在不同病毒株可能性極高。此點可由最近的發現印證,以東南亞MBV分離株所設計的PCR無法檢驗出由於非洲的MBV的分離株。
人畜共通:否
...more
|
4
|
35196
|
水黴菌感染症
病原型別:黴菌
病原環境:淡水及淡鹹水
學名: Achlya屬 及 Saprolegnia屬
病名(及俗名):Typical water mold infection,Saprolegniosis,Oomycete infection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Tiffeney (1939) 發現。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水黴菌是目前淡水及淡鹹水魚最常見的黴菌病原。主要病原來自卵菌綱(Class Oomycetes)、水黴菌目 ( Saprolegniales)、水黴菌科( Saprolegniaceae)下的綿黴菌屬( Achlya)及水黴菌屬( Saprolegnia)兩屬。水黴主要是一種利用腐敗有機質為食物的機緣性腐生病原。最常分離到的水黴菌為: Saprolegnia parasitica及 S. diclina。
...more
|
5
|
12447
|
魚類立克次體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 淡水及海水
學名: Piscirickettsia salmonis
病名(及俗名):Salmonid rickettsial septicemia (SRS), Coho salmon syndrome
最早發現者: Bravo等(1989).在智利發現本症,Fryer 等(1990, 1992)分離及正式命名。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革蘭氏陰性、營養需求高、絕對魚類細胞質內生長的細菌。親緣關係上,它與Coxiella 及 Francisella 有些微親緣關係。.
命名沿革:最早由Fryer 等(1992) 命名 。
...more
|
6
|
10670
|
殼病
病原型別: 細菌
病原環境: 海水
學名:
病名(及俗名):Chitinolytic bacterial disease, Epizootic shell disease.
最早發現者:Malloy等(1978) 在 龍蝦發現。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基丁質溶解革蘭氏陰性細菌及偽單孢菌( Pseudomonas), 弧菌( Vibrio) 及產黃桿菌科 ( Flavobacteriaceae)的細菌均被分離過。
人畜共通:否
2.病原分類
Pseudomonadaceae, Vibrionaceae, Flavobacteriaceae科, Cytophaga-,
Flavobacter 及 Alpha proteobacteria groups;Oceanobacillus,Staphylococcus屬.。
...more
|
7
|
10315
|
渦蟲病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寄生蟲
病原環境: 海水
學名: Ichthyophaga sp., Paravortex sp.
病名(及俗名):Tubellarian infection、 黑點病Black Ich、Tang Turbellarian 、Black spot disease、Tang disease。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本病由多個病原引起。蟲體呈 橢圓形、 皮膚有纖毛、具有兩個眼點。常見的病原Tang tubellarium(又名 Paravortex sp.),其生活史類似海水性白點蟲,寄生魚體6天後(大小由77 μM 變成450 μM),會離開宿主落入池底,進行3-4天增殖,大小變為750 μM;同時仔蟲也在體內孵育,最後成蟲裂開釋出聚感染性的幼蟲。在24.5oC時,完成一次生活史約需10天。另一種扁蟲 Ichthyophaga sp. 也被報導引起本病有關。
...more
|
8
|
12629
|
套拉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病毒
病原環境: 淡鹹水及 海水
學名:Taura syndrome virus
病名(及俗名):套拉症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Bonami(1997)、Mari (2002)發現。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本 病毒目前暫定在Dicistroviridae科。 病毒顆粒為 32 nm,不含封套、二十面體、、浮力密度為1.338 g/ml。基因組為線狀、正端單股RNA 病毒,由10205個核苷酸組成。不具有3’ poly-A 尾巴。基因組包含兩個大的開放讀取區(ORF);ORF 1 包括非結構蛋白,ORF 2包括結構蛋白,三個主要核衣蛋白為 VP1, VP2, VP3 (55, 40及24 kDa)。 病毒在細胞質內複製。
...more
|
9
|
10256
|
流行性潰瘍症候群 (真菌性肉芽腫病)
病因: Aphanomyces invadans
症狀:是由 黴菌Aphanomyces invadans引起体表 潰瘍的疾病併發機會性病原Aeromonas hydrophila and A. sobria混合感染導致大量死亡.通常是季節性疾病感染 淡水魚和半鹼水魚
魚種:鯡魚 (menhaden) 等。
...more
|
10
|
40352
|
奴卡氏菌症
病原型別: 細菌
病原環境: 淡水、 海水
學名: Nocardia seriolae
病名(及俗名):奴卡氏菌感染症
最早發現者:Kudo et al. 1988, sp. nov.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革蘭氏陽性、細長 絲狀菌、Catalase陽性,因細胞壁含有分枝酸(mycolic acid),所以染色具部份抗酸性。有些 魚類的奴卡氏菌感染病例常被誤認為是分枝桿菌感染,因為這兩者都會產生相似的臨床症狀及病理學變化。世界上首例 魚類的奴卡氏菌感染症是在霓虹燈魚上發現到的(Valdez and Conroy, 1962)。 Nocardia seriolae在人工養殖的黃尾魚(青魽鯵)及日本比目魚上被分離出來(Kudo et al., 1988)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
...more
|
11
|
3700
|
馬特里病
病原型別:原生生物(protistan)
病原環境:海水
學名: Mikrocytos mackini
病名(及俗名):Denman Island disease 或稱 Microcell disease of Pacific oyster.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Mikrocytos mackini 為一原生動物大小約2-4Mm,目前所知尚無其它strains (Farley 1988),對於此病原於離開宿主後存活情形不祥,病原可經水而水平傳染。
人畜共通:No
...more
|
12
|
9409
|
傳染性造血組織壞死症
病原型別:virus(病毒)
病原環境:fresh water or sea water(淡水或海水)
學名:
病名(及俗名):
最早發現者:於1940-1950年間於北美太平洋岸區於幼鮭魚發生嚴重疫情,之後認定是感染IHNV(wolf 1988)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IHNV 病毒為 Novirhabdovirus 病毒外觀形狀為子彈樣(bullet shaped),一般大小為長度約150-190nm間直徑約65-75nm(Roberts 2001),為一negative-sense 單股RNA病毒,分子大小約11,000 個nucleotides 轉譯後具有6個病毒蛋白分別為 nucleoprotein (N), phosphoprotein (之前稱為 M1), a matrix protein (之前稱為 M2), glycoprotein (G), non-virion protein (NV), and 及 polymerase (L)。
病毒對熱(heat)、酸(acid)及 乙醚(ether)不穩定。但於淡水中至少可存活1個月,特別於水中富有有機物質(organic material)時會更穩定,一般之消毒劑或乾燥可不活化病毒(wolf 1988)。
...more
|
13
|
14538
|
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症
病原型別:病毒(virus)
病原環境:海水
學名:
病名(及俗名):侏儒畸形症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IHHNV為二十面體大小約20-22nm之病毒,於超高速離心下,於CsCl 之等密度為1.40 g/ml,核酸為單股DNA 病毒其大小約4.1Kb (Nunan et al 2000)。具有4個genotype (OIE 2006),但目前所知僅其中兩個genotype 可感染白蝦( Litopenaeus vannamei ) 及/或草蝦 ( Penaeus monodon )
人畜共通:無(No)
...more
|
14
|
28074
|
傳染性肌肉壞死病
病原型別:病毒(virus)
病原環境:主要於海水及半淡鹹水 (brackish and marine water)
病名(俗名)
最早發現者:2002年時於巴西第一次發生傳染性肌肉壞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 IMNV) 主要危害白蝦(南美白對蝦, L. vannamei), IMNV 為一個全新的病毒(Lightner et al 2004; Poulos et al 2006) 之後於亞洲之印尼亦發生同樣疾病 (Senapin et al 2007)
OIE 狀況:listed under article 1.2.3. of the aquatic code
病原摘要:IMNV病毒顆粒為二十體直徑約40nm (fig. 1),於離心下在cesium chloride之buoyant sensity密度為1.366g/mL,為雙股之RNA病毒其基因體為7,560bp。
人畜共通:無
...more
|
15
|
30123
|
鏈球菌感染症
病原型別:細菌( bacteria)
病原環境:主要於淡水或半淡鹹水(brackish water and freshwater), 但偶於海水環境。
學名:主要病原有 Streptococcus iniae,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and Lactococcus garvieae 等
鏈球菌感染症最早發生於1957年地點在日本養rainbow trout (Hoshina et al. 1958). 之後陸續多種魚種後其感染含 salmon, mullet, golden shiner,pinfish, eel, sea trout, tilapia, sturgeon, and striped bass 等 (Inglis et al. 1993)。
.於本省可感染多種養殖魚種如金目鱸giant seaperch ( Lates calcarifer) 、吳郭魚tilipia( Tilapia nilotica x Tilapia aurea)、午仔striped thread fish ( Polydactylus plebeius)、及海鱺cobia ( Rachycetron canadum) 烏魚mullet及條紋鱸等魚種。
國外發生魚種鏈球菌感染症於報告中常發生於較高水溫 (Nguyen et al. 2001),此情行與本省南部養殖魚類鏈球菌感染症常發生於夏季高水溫之情形相似
病原摘要:
OIE 現:未表列(Not listed)
人畜共通:人畜共通 (如 Streptococcus iniae,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r 皆有感染人之病例)
...more
|
16
|
13387
|
淋巴囊腫病
病原型別: 病毒
病原環境: 淡水、半淡鹹水及 海水魚皆有感染紀錄(fresh-water, brackish and sea- water)。
學名:
病名:淋巴囊腫病
最早發現者:Lowe 1874
病原摘要: 病毒顆粒為正20 面體大小於130-380nm 之間。 病毒顆粒於外膜具有明顯之fuzzy filaments之結構。
人畜共通:不會
...more
|
17
|
6520
|
碘泡蟲症
病原型別: 寄生蟲
病原環境: 淡水
學名: Myxobolus koi
病名(及俗名):碘泡蟲症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為魚之 寄生蟲,屬於粘液胞子蟲(myxosporea),其中之 Myxobolus 中所知之品種最少已有超過 500種以上可感染魚隻(Lom& Dykova 1992) 蟲體
人畜共通:No
...more
|
18
|
7992
|
鮭弧菌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細菌
病原環境: 海水
學名: Vibrio salmonicida
病名(及俗名):冷水弧菌病(coldwater vibriosis)或Hitra disease
最早發現者:Egidius et al.1981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革蘭氏陰性彎曲短桿菌,大小1.2~2.6×0.5μm,具運動性、極鞭毛、不形成孢子、兼性厭氧,oxidase及catalase反應陽性,但不具產生citrate、H 2S、urease、indole、arginine dihydrolase、gelatin、lysine decarboxylase、ornithine decarboxylase、β-galactosidase和voges-proskauer的能力。本菌具嗜鹽性及嗜冷性,在含0~4%(w/v)氯化鈉的條件下可生長,而於含7%(w/v)氯化鈉的條件下無法生長,另可在低於1℃的溫度下生長,最適合的生長溫度為15℃左右,而無法在37℃生長。對vibriostatic agent O/129敏感,但對 novobiocin 不敏感,可在海水中存活超過14個月[3,6]。
人畜共通:否
...more
|
19
|
39039
|
愛德華氏病 (鰻魚肝腎病)
病因: Edwardsiella tarda
症狀:迴旋態游動而死亡,並可見魚隻張口, 鰓蓋怒開、貧血。 皮膚病灶、鰓部蒼白、 眼睛腫大、黏液過度分泌, 鱗片糜爛及 潰瘍。肛門 腫脹及 出血。在甚 急性病例,常見魚體腹側 皮膚充血Meyer and Bullock 1973; Padros et al 2006)。輕微的病例中,僅見魚體後側部 皮膚有小病灶,約3–5 mm寬。隨這病程進展, 軀幹肌肉開始有膿瘍灶的發生,之後 膿瘍灶會快速變大,產生大型空腔並充滿氣體。病灶處常有色素的流失(Sahoo et al 1998)。切開這些 膿瘍灶,會有腐臭味。隨後魚體的後半身會失去控之能力。
魚種:幾乎所有 淡水及 海水魚均會感染。
...more
|
20
|
25241
|
錨蟲感染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寄生蟲
病原環境: 淡水
學名:主要感染品種為 Lernaea cyprinacea
病名(及俗名):錨蟲(anchor worms),又稱箭蟲或針蟲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錨蟲為撓腳類之 寄生蟲可感染多種 淡水魚種,蟲體須經過metamorphosis 之後才會成蟲
人畜共通:No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