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搜尋
鱒魚 相關疾病資料
生物分科 展開

臨床症狀 展開

病灶部位 展開

病灶分佈 展開

病灶大小 展開

病灶特徵 展開

病灶顏色 展開

病灶形狀 展開

病灶結構 展開

病灶時程 展開

病因分類 展開

水質 展開

季節 展開

病理變化 展開

環境 展開
現在位置:
首頁
>
水生動物
>
魚類
>
鱒魚
共有:3 筆資料
序號瀏覽人數疾病名稱
1 16729
梨形四膜蟲症
病原型別:寄生蟲 病原環境:淡水 學名: Tetrahymena corlissi、Tet. pyriformis、Tet. faurei、Tet. rostrata 病名(及俗名):Tetrahymena infection、TET disease、Guppy disease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橢圓梨形小纖毛蟲(30-60 x 50-100 μm),放射狀、對稱的體形,表面佈滿20-30排的纖毛縱列(Kinety)。 口腔內具有特殊的纖毛口器(oral ciliary apparatus), 口腔右側具有側口膜(paraoral membrane),三個連續排列的膜則位於左側。 口腔的底部為進食開口處(cytostome)。 口腔的後緣有一至三排纖毛縱列。繁殖採用二分裂法;但有些會產生生殖囊泡,內含二至八個幼蟲(tomite)。大部分對魚而言是機緣性寄生;少部分則為絕對寄生,引起魚類致死的寄生蟲。 ...more
2 15970
縧蟲感染症
病原:縧蟲(Cestoda) 病原環境:海水、半淡鹼水及海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例︰ (1)廣節裂頭縧蟲(Diphyllobothrium latum) (2)腸舌狀縧蟲(Ligula intestinalis) (3)鱊頭槽縧蟲(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 (4)九江頭槽縧蟲(B. gowkongensis),同義於(3)之命名 (5)其他縧蟲(Other cestodes) 病名(及俗名):(1)鱊頭槽縧蟲稱為亞洲魚縧蟲(Asian fish tapeworm)或錦鯉縧蟲(Koi tapeworm) (2)腸舌狀縧蟲稱為舌狀縧蟲病(Ligulosis) 最早發現者:例︰ (1)腸舌狀縧蟲 ( L. intestinalis );Linnaeus 1758, Gmelin, 1790. (2)鱊頭槽縧蟲 ( B. acheilog nathi ), Yamaguti, 1934. (3)廣節裂頭縧蟲 ( D. latum ), Linnaeus, 1758.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more
3 13919
鯉痘
鯉痘是一種良性的表皮增生的疾病。可能是最早被發現的魚的病毒性疾病,大約在四百年前即被發現。其最典型的症狀即為體表表皮的良性增生,而形成白色或乳白色或灰白色略為光亮且堅硬的,體表凸出的乳凸瘤(papilloma)。乳頭瘤是從皮膚表皮的上皮細胞增生而來,不會轉移也沒有侵入性,但是在嚴重乳頭瘤增生的魚也會看到生長遲緩消瘦的現象。組織切片下可以看到表皮(epidermis) 的增生,形成皺褶狀。也可見到核內包含體,被感染的核中央的染色質 (chromatin) 消失,遷移至核邊緣,形成空泡樣的核病變 (Calle et al., 1999)。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