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搜尋
海水 相關疾病資料
水生動物 展開

生物分科 展開

臨床症狀 展開

病灶部位 展開

病灶分佈 展開

病灶大小 展開

病灶特徵 展開

病灶顏色 展開

病灶形狀 展開

病灶結構 展開

病灶程度 展開

病灶時程 展開

病因分類 展開

季節 展開

病理變化 展開

環境 展開
現在位置:
首頁
>
水質
>
海水
共有:72 筆資料
序號瀏覽人數疾病名稱
1 10943
對蝦桿狀病毒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病毒 病原環境:淡鹹水海水 學名:Baculovirus penaei 病名(及俗名):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Couch(1974)、Summer(1977)發現。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目前暫定於Nucleopolyherdovirus屬。至少存在來至三個不同地域的病毒株,(1) 美國大西洋東南海域及墨西哥沿岸及加勒比海(2)南、中及北美洲(3)夏威夷。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傳染病 ...more
2 31429
線蟲感染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寄生蟲 病原環境:淡水淡鹹水 海水 學名:可參考Anderson’s system (Anderson RC, 2000) 病名(及俗名):主要依感染種類及部位命名 最早發現者:歐洲淡水魚線蟲參考(Avdeev et al, 1987; Moravec 1994);北美參考( Hoffman, 1999);新熱帶區 (Moravec, 1998)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雌雄異體,大多數為卵生,少數為胎生。仔蟲須先被中間宿主(甲殼類)吞食,中間宿主再被魚類#(B01)#吞食才能完成寄生。若魚類為終宿主則在此完成生活史。若魚類僅為中間宿主,則僅被包被在魚體,必須再被其終宿主(鳥類、人類或另一種魚類)吞食才能完成生活史。所有魚種均會感染;宿主主要依線蟲的終宿主及中間宿主而定。具有特定宿主的線蟲(例如Skrjabillanid genera)通常僅能感染某棲息地的魚種;具有廣泛宿主的線蟲(例如Capillaria sp.)則可感染世界上許多地區的魚種。 人畜共通:有些寄生蟲,例如海獸胃線蟲(Anisakis)及Pseudo -terranova仔蟲會造成人畜共通傳染病。 ...more
3 10643
壞死性肝胰腺炎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 淡鹹水 海水 學名:壞死性肝胰腺炎細菌NHP bacterium (NHPB) 病名(及俗名):壞死性肝胰腺炎、德州蝦池死亡症候群 Texas Pond Mortality Syndrome (TPMS)、 祕魯壞死性肝胰腺炎 Peru necrotizing hepatopancreatitis( PNHP)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Frelier等 (1992)在美國德州太平洋白蝦養殖場發現。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壞死性肝胰腺炎細菌為葛蘭氏陰性染色、多形性、胞內寄生的立克次體樣細菌,分散在於感染的肝胰腺細胞胞質內。本菌主要的型態為桿狀立克次體樣細菌 (0.25 x 0.9 um),偶而以基底端含有八條鞭毛,頂端有一至二條鞭毛的螺旋體(0.25 x 2-3.5 um)出現。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傳染病 ...more
4 5879
牡蠣奴卡氏菌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 海水 學名:Nocardia crassostreae 病名(及俗名): Nocardiosis, Fatal inflammatory bacteraemia (FIB), Focal necrosis, Multiple abscesses, Summer mortality, Pacific oyster nocardiosis (PON).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Friedman等 (1987)分離本菌。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本菌Nocardia crassostreae會引起太平洋牡蠣 Pacific oysters, Crassostrea gigas局部或全身疾病。本菌為好氣性生長、弱抗酸染色,、產生會分枝的不規則菌絲體; 肽聚醣 (peptidoglycan)含有meso-diaminopimelic acid ,利用arabinose 及 galactose 為主要醣源,46-58個碳原子組成的分枝菌酸、及G+C-rich 的核酸。依據部分165 rRNA gene序列分析,發現應該歸屬在 Nocardia otitidiscaviarum rRNA sub-group 下。本菌的標準株為NB4H (= ATCC 700418)。 ...more
5 12016
草蝦桿狀病毒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病毒 病原環境: 淡鹹水 海水 學名:Penaeus monodon baculovirus 病名(及俗名):Spherical baculovirosis (Penaeus monodon-type baculovirus infection) 最早發現者:Lightner & Redman (1981)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本病毒一般稱為Penaeus monodon baculovirus (MBV),國際病毒分類學會暫時命名為singly envelope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from Penaeus monodon( PmSNPV) ,位於Nucleopolyherdovirus屬。由於本病毒感染的宿主及地理分佈極廣,存在不同病毒株可能性極高。此點可由最近的發現印證,以東南亞MBV分離株所設計的PCR無法檢驗出由於非洲的MBV的分離株。 人畜共通:否 ...more
6 13738
鰻魚凹凸病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寄生蟲 病原環境:淡水、淡鹹水及鹹水 學名:Pleistophora anguillarum 病名(及俗名):Beko Disease 最早發現者: Hoshina(1951).在日本鰻發現本症。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本孢子為長卵圓形,後部有個佔全長2/3長度的空泡。孢子大小為2.4 um x 7.8 um。 病原分類: 微孢子門 (Microspora)、微孢子目(Microsporida)、Pansporoblastina亞目、Pleistophora屬、anguillarum種。 別名:Plistophora anguillarum ,Heterosporis anguillarum 命名沿革:最早命名為Pleistophora anguillarum (1959),後來Lom等(2000)依據超顯微結構建議改歸類於另一屬Heterosporis。 疾病特性: (感染組織及器官:感染路徑、好發組織器官、宿主) 目前證實水平感染,主要感染日本鰻。人工感染,其感受性依次為鱸鰻(Anguilla mormorata)、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美洲鰻(Anguilla rostrata)。本症主要感染橫紋肌。體液免疫方面,感染凹凸病原蟲後之日本鰻線在第 6週才有較明顯的抗體陽性 ...more
7 6482
櫻鱒病毒病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病毒 病原環境:淡水 淡鹹水 海水 學名:Oncorhynchus masou virus 病名(及俗名):Oncorhynchus masou virus disease, OMVD, OMV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Kimura 等(1981)發現。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本病毒一般稱為Oncorhynchus masou virus (OMV),目前暫定於Herpesviridae科。本病毒為具有封套、20面體、大小120-200 nm、 dsDNA病毒。本病毒抗原性與出現在美國西岸的herpesvirus of Salmonidae type 1(SalHV-1)不同。暫定為 Salmonid herpesvirus 2; SalHV-2。 人畜共通:否 ...more
8 12184
魚類立克次體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淡水及海水 學名:Piscirickettsia salmonis 病名(及俗名):Salmonid rickettsial septicemia (SRS), Coho salmon syndrome 最早發現者: Bravo等(1989).在智利發現本症,Fryer 等(1990, 1992)分離及正式命名。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革蘭氏陰性、營養需求高、絕對魚類細胞質內生長的細菌。親緣關係上,它與Coxiella 及 Francisella 有些微親緣關係。. 命名沿革:最早由Fryer 等(1992) 命名 。 ...more
9 11736
偽單胞菌感染症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淡水 淡鹹水 海水 學名:Pseudomonas fluorescens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 病名(及俗名): 偽單胞菌敗血症Pseudomonad septicaemia (P. fluorescens),紅點病(赤點病)red spot disease 或 red pest (P. anguilliseptica)。 最早發現者:Plehn (1924) 在鯉魚發現P. fluorescens。Wakabayashi (1972)在日本鰻發現P. anguilliseptica。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more
10 23277
嘉魶虹彩病毒病
病原型別:病毒 病原環境:淡水 淡鹹水 海水學名:Red sea bream iridovirus (RSIV) 病名(及俗名):RSIV 最早發現者: Inouye 等(1992)發現RSIV。 He等(2001)發現ISKNV。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本病(Red sea bream iridoviral disease)由兩個病原引起:嘉魶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及傳染性脾臟與腎臟壞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 , ISKNV)。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 ...more
11 10400
殼病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 海水 學名: 病名(及俗名):Chitinolytic bacterial disease, Epizootic shell disease. 最早發現者:Malloy等(1978) 在龍蝦發現。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基丁質溶解革蘭氏陰性細菌及偽單孢菌(Pseudomonas), 弧菌(Vibrio) 及產黃桿菌科 (Flavobacteriaceae)的細菌均被分離過。 人畜共通:否 2.病原分類 Pseudomonadaceae, Vibrionaceae, Flavobacteriaceae科, Cytophaga-, FlavobacterAlpha proteobacteria groups;Oceanobacillus,Staphylococcus屬.。 ...more
12 4180
種蝦分離之致死病毒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病毒 病原環境:淡水 淡鹹水 海水 學名:Spawner-isolated mortality virus 病名(及俗名):Spawner-isolated mortality virus disease, SMVD, SM 最早發現者:澳洲Fraser & Owen (1996) 在草蝦發現。Albaladejo 等(1998)在菲律賓草蝦亦有相同發現。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傳染病 ...more
13 18957
車輪蟲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寄生蟲 病原環境:淡水 海水 學名:Trichodina spp., Trichodinella spp. 病名(及俗名):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車輪蟲科(Trichodinidae)內分七屬:Trichodina,Hemitrichodina,Vachomia,Paratrichodina,Tripartiella,Trichodinella,Dipartiella。型態大致相似,引起的病都叫做「車輪蟲症」。外表像一車輪,中央具有車軸。以週緣的纖毛運動。一般而言,大於90 um,寄生皮膚者,有較多的寄生宿主;小於30 um寄生者,寄生較少的魚種。病原若離開魚體約可存活1到2天。 ...more
14 7323
錐蟲病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寄生蟲 病原環境:淡水海水 學名: Trypanosoma. carassii (又名Try. danliewski),Try. murmanense 病名(及俗名):Trypanosomes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具一條鞭毛的魚類住血原蟲。常見的有2種,Try. carassii (Try. danliewski)感染淡水魚,包括金魚鯉魚、丁鱖tench、鰻魚、大眼鱖 (Saccobranchus fossilis)。Trp. Murmanense感染海水魚,包括鱈魚、比目魚、鰻魚等13種。 ...more
15 10046
渦蟲病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寄生蟲 病原環境:海水 學名: Ichthyophaga sp., Paravortex sp. 病名(及俗名):Tubellarian infection、病Black Ich、Tang Turbellarian 、Black spot disease、Tang disease。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本病由多個病原引起。蟲體呈橢圓形皮膚有纖毛、具有兩個眼點。常見的病原Tang tubellarium(又名Paravortex sp.),其生活史類似海水性白點蟲,寄生魚體6天後(大小由77 μM 變成450 μM),會離開宿主落入池底,進行3-4天增殖,大小變為750 μM;同時仔蟲也在體內孵育,最後成蟲裂開釋出聚感染性的幼蟲。在24.5oC時,完成一次生活史約需10天。另一種扁蟲Ichthyophaga sp. 也被報導引起本病有關。 ...more
16 12203
套拉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病毒 病原環境: 淡鹹水海水 學名:Taura syndrome virus 病名(及俗名):套拉症 最早發現者:最早由Bonami(1997)、Mari (2002)發現。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本 病毒目前暫定在Dicistroviridae科。 病毒顆粒為 32 nm,不含封套、二十面體、、浮力密度為1.338 g/ml。基因組為線狀、正端單股RNA 病毒,由10205個核苷酸組成。不具有3’ poly-A 尾巴。基因組包含兩個大的開放讀取區(ORF);ORF 1 包括非結構蛋白,ORF 2包括結構蛋白,三個主要核衣蛋白為 VP1, VP2, VP3 (55, 40及24 kDa)。 病毒在細胞質內複製。 ...more
17 24897
海水白點蟲症
病因:Cryptocaryon irritans 症狀:不安、突然急游、呼吸窘迫、摩擦池壁或池底、魚體顏色的喪失、無食慾,體表有過多的黏液分泌。魚體及鰓部的病灶可能會到至繼發性的細菌感染。有時可見鰓部組織的增生糜爛。如侵犯至眼睛,常會造成眼盲。 魚種:除了魚類外,其他魚種均具有感受性。 其他:本病原常藉由直接接觸來傳播 ...more
18 25355
魚蝨感染症
病原型別:寄生蟲 病原環境:淡水、title="海水">海水 學名:Argulus foliaceus ; Argulus japonicus ; Argulus coregoni 病名(及俗名):魚蝨感染症 最早發現者: Argulus japonicus Thiele, 1900 Argulus foliaceus (Linnaeus), 1758 Argulus coregoni Thorell, 1865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魚蝨曾在17世紀時歐洲養殖的鱒魚及中國的鯉魚發生過(Wilson,1902; Kabata,1985)。魚蝨在湖、河口及海水鮭魚箱網都曾發生過且會造成死亡。在鯉魚及金魚感染此病症後易繼發黴菌細菌二次性感染,造成經濟上的損失(Shimura,1982a)。另外在1985年Ahne報告魚蝨亦為傳染SVC的媒介。Branchiurans亞綱裡,其蟲體型態為卵圓型,外層為甲殼覆蓋。有一對突出複眼,口器及觸角特化成勾型,有多刺的突起的吸盤,其構造是為了適應寄生蟲生活。為了配偶及產卵,他們會離開宿主長達三個星期,然後在次附著魚的鰓蓋內側,靠著黏液為生,然後蛻皮,或者是靠穿透皮膚吸收內在養份為生。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 ...more
19 39262
奴卡氏菌症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淡水海水 學名: Nocardia seriolae 病名(及俗名):奴卡氏菌感染症 最早發現者:Kudo et al. 1988, sp. nov.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革蘭氏陽性、細長絲狀菌、Catalase陽性,因細胞壁含有分枝酸(mycolic acid),所以染色具部份抗酸性。有些魚類的奴卡氏菌感染病例常被誤認為是分枝桿菌感染,因為這兩者都會產生相似的臨床症狀及病理學變化。世界上首例魚類的奴卡氏菌感染症是在霓虹燈魚上發現到的(Valdez and Conroy, 1962)。 Nocardia seriolae在人工養殖的黃尾魚(青魽鯵)及日本比目魚上被分離出來(Kudo et al., 1988)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 ...more
20 5460
鮑魚凋萎綜合症
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立克次氏體 病原環境:海水 學 名:Candidatus Xenohaliotis californiensis 病名(及俗名):鮑魚立克次氏體病(abalone rickettsiosis) 最早發現者:Gardner(1995)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本病原屬立克次氏體科(Rickettsiaceae),革蘭式陰性、不具運動性、細胞內寄生菌,菌體呈多型態,由桿狀(332x1550nm)或橢圓狀(1405nm,78-1290nm)。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傳染病 ...more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