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搜尋
大西洋鮭魚 相關疾病資料
生物分科 展開

臨床症狀 展開

病灶部位 展開

病灶分佈 展開

病灶大小 展開

病灶特徵 展開

病灶顏色 展開

病灶形狀 展開

病灶結構 展開

病灶程度 展開

病灶時程 展開

病因分類 展開

水質 展開

季節 展開

病理變化 展開

環境 展開
現在位置:
首頁
>
水生動物
>
魚類
>
大西洋鮭魚
共有:4 筆資料
序號瀏覽人數疾病名稱
1 12176
魚類立克次體症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細菌 病原環境:淡水及海水 學名:Piscirickettsia salmonis 病名(及俗名):Salmonid rickettsial septicemia (SRS), Coho salmon syndrome 最早發現者: Bravo等(1989).在智利發現本症,Fryer 等(1990, 1992)分離及正式命名。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革蘭氏陰性、營養需求高、絕對魚類細胞質內生長的細菌。親緣關係上,它與Coxiella 及 Francisella 有些微親緣關係。. 命名沿革:最早由Fryer 等(1992) 命名 。 ...more
2 7879
腸紅嘴病
病因:Yersinia ruckeri。 症狀:遲鈍、厭食,嘴部、口腔、峽部及鰭基部皮下、鰓絲出血腹部擴張、腹水。眼球突出、眼窩及虹膜出血、眼球破裂。體色變暗、獨游、活動力下降。 魚種:虹鱒 (Oncorhynchus mykiss)、大西洋鮭魚 (Atlantic salmon)、太平洋鮭魚 (Pacific salmon) 及非鮭科魚類,如銀側美洲鱥 (Emerald shiner, Notropis atherinoides)、鰷魚 (fathead minnows, Pimephales promelas),金魚 (Goldfish, Carassius auratus),白鱒 (whitefish, Coregonus spp.),比目魚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鱸魚鱸魚 (seabass, Dicentrarchus labrax) 及鯛魚 (seabream, Sparus auratus)。 ...more
3 6644
傳染性鮭類貧血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病毒(virus) 病原環境:ISA 主要感染海水養殖魚類或曾與海水接觸過之魚種,但Nylund 1998.研究結果指出,養殖於淡水之魚種仍會被本病毒感染。 學名: 病名(及俗名): 最早發現者:報告於1984年在挪威 (Norway) 海水養殖之大西洋鮭魚(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L)感染本病(ISA)Thorud & Djupvik 1988。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ISAV不具被膜其顆粒大小約100-130nm。具有8段單股之RNA病毒,ISAV 對UV相當敏感。(OIE 2006),於pH 5以下不活化,病毒可於海水中存活超過20小時以上,於血液及腎組織中,6℃下存活4天 (Roberts 2003)。 人畜共通:無 ...more
4 37477
單殖類吸虫感染症
病原:吸蟲(Trematoda) 病原環境:海水、半淡鹼水及淡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單殖類吸虫(monogeneans)有有數千種類主要感染養殖及野生海水淡水魚體之部、皮膚及各鰭部,有些品種可寄生兩棲龜類之口腔與膀胱,有極少數種屬則寄生於魚類腸及體腔,如寄生於慈鯛魚類Etroplus suratensis 中的腸環虫(Enterogyrus spp.)或寄生於義大利菱鯛科Caproidae魚類中的副雙絞穴虫(Paradiplectanotrema spp.)。另有一種單殖類感染頭足類(cephalopods,體動物),另有一品種(Oculotrema hippopotami)感染河馬(hippopotamus)眼睛;同樣有少數屬種寄生於淡水魚虱上的後環指虫(Metagrodactylus spp.);故其學名無法統一描述,以下將重要常見海水淡水單殖類吸虫陳述於後。 病名(及俗名):單殖類吸虫感染症(momgeneans infestation) 最早發現者:人類所發現第一種單殖吸虫是Muller在1770於丹麥Hippoglossus vulgaris魚體上發現,當時以為是一種水蛭,並命名為Hirudo hippoglossi ;直到1818年,才由Blainville訂正,命名為內吸虫(Entobdella hippogossi)。 OIE狀況:有一種單殖類大西洋鮭魚<三代虫(Gyrodactylus salaris....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