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206
|
鯉魚春季毒血症
病原型別:病毒
病原環境:淡水
學名: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
病名(及俗名):SVC, Rhabdovirus carpio
最早發現者:Fijan et al. (1971)
OIE狀況:表列(Listed)。
病原摘要:
本病毒暫時分類於棒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疱病毒屬(Vesiculovirus)。由單鏈、負股核醣核酸組成。基因組包含11019個核苷酸,可轉譯出5個結構蛋白質:核蛋白(nucleoprotein, N)、磷蛋白(phosphoprotein, P)、基質蛋白(matrix protein, M)、醣蛋白(glycoprotein, G)及核醣核酸相關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L)。 五個結構蛋白質在基因組上排列順序為3’-N-P-M-G-L- 5’。
P及N蛋白與病毒的基因組相接合,與病毒的轉錄及複製有關
G蛋白在病毒表面形成三聚體包膜突起,與細胞上的接受體結合可引起胞吞作用。G蛋白同時具有可引起魚類中和抗體的抗原決定位 。L蛋白為核醣核酸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與複製有關 。
魚類棒狀病毒(piscine rhabdovirus)分為四個基因型。第一基因型(SVCV)、第二基因型(grass carp rhabdovirus)、第三基因型(pike fry rhabdovirus) 及第四基因型(tench rhabdovirus)。 第一基因型 (SVCV) 又細分為四個基因亞型:Ia基因型病毒(亞洲)、Ib及Ic基因型病毒(摩爾達維亞Moldova,烏克蘭及蘇俄),Id基因型病毒(英國,前蘇聯) 。
人畜共通:非人畜共通傳染病
...more
|
2
|
7920
|
錐蟲病
1.病原概述
病原型別: 寄生蟲
病原環境: 淡水及 海水
學名: Trypanosoma. carassii (又名Try. danliewski),Try. murmanense
病名(及俗名):Trypanosomes
最早發現者:
OIE狀況:未表列(Not listed)
病原摘要:
具一條鞭毛的魚類住血原蟲。常見的有2種,Try. carassii (Try. danliewski)感染淡水魚,包括 金魚、 鯉魚、丁鱖tench、 鰻魚、大眼鱖 ( Saccobranchus fossilis)。 Trp. Murmanense感染 海水魚,包括鱈魚、比目魚、 鰻魚等13種。
...more
|
3
|
23298
|
指環蟲症
病因: Gyrodactylus spp. 及 Dactylogyrus spp. 兩者最為常見。
症狀: 活動亢進,泳態怪異,常會跳起水面或摩擦身體。魚體褪色,呼吸加快, 鰓蓋擴張,露出 腫脹、蒼白的鰓部。 皮膚會有散佈的 出血及 潰瘍灶。死亡率高。
...more
|
4
|
40787
|
單殖類吸虫感染症
病原:吸蟲(Trematoda)
病原環境: 海水、半淡鹼水及 淡水(marine、brackish & freshwater)
學名:單殖類吸虫(monogeneans)有有數千種類主要感染養殖及野生 海水及 淡水魚體之 鰓部、 皮膚及各鰭部,有些品種可寄生兩棲龜類之 口腔與膀胱,有極少數種屬則寄生於 魚類胃腸及 體腔,如寄生於慈鯛 魚類Etroplus suratensis 胃中的腸環虫( Enterogyrus spp.)或寄生於義大利菱 鯛科Caproidae 魚類胃中的副雙絞穴虫( Paradiplectanotrema spp.)。另有一種單殖類感染頭足類(cephalopods, 軟體動物),另有一品種( Oculotrema hippopotami)感染河馬(hippopotamus) 眼睛;同樣有少數屬種寄生於 淡水魚虱上的後環指虫( Metagrodactylus spp.);故其學名無法統一描述,以下將重要常見 海水及 淡水單殖類吸虫陳述於後。
病名(及俗名):單殖類吸虫感染症(momgeneans infestation)
最早發現者:人類所發現第一種單殖吸虫是Muller在1770於丹麥 Hippoglossus vulgaris魚體上發現,當時以為是一種水蛭,並命名為 Hirudo hippoglossi ;直到1818年,才由Blainville訂正,命名為內吸虫( Entobdella hippogossi)。
OIE狀況:有一種單殖類 大西洋鮭魚<三代虫( Gyrodactylus salaris.)
...more
|
5
|
14021
|
鯉痘
鯉痘是一種良性的表皮 增生的疾病。可能是最早被發現的魚的 病毒性疾病,大約在四百年前即被發現。其最典型的症狀即為體表表皮的良性 增生,而形成 白色或乳 白色或灰 白色略為光亮且堅硬的,體表凸出的乳凸瘤(papilloma)。乳頭瘤是從 皮膚表皮的 上皮細胞 增生而來,不會轉移也沒有侵入性,但是在嚴重乳頭瘤 增生的魚也會看到 生長遲緩及 消瘦的現象。組織切片下可以看到表皮(epidermis) 的 增生,形成皺褶狀。也可見到核內包含體,被感染的核中央的染色質 (chromatin) 消失,遷移至核邊緣,形成空泡樣的核病變 (Calle et al., 1999)。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