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l 與水生動物疾病召集人陳媺玫副教授聯絡
友善列印 友善列印
膿疱症
疾病代碼: DIS00224
建立日期: 2009/12/15
更新日期: 2009/12/15
作 者: 李安興
中文病名: 膿疱症
英文病名: Abscess
疾病描述: 病因:形成疱的原因多元,感染性的病原如細菌黴菌寄生蟲及包埋於組織間的異物,這些病原或異物若未清除,會造成滲出液的堆積,堆積的滲出液則會刺激纖維素性的外鞘生成,最後堅硬的纖維性的外壁會包覆整個疱。在爬蟲類提供外源性病原入侵的通道包括皮膚、消化道、或肺,一旦病原進入體內,便可藉由血行擴散至任何器官。
健康的爬蟲類可以抵抗輕微的感染而無明顯的長期副作用,但在體質不佳的爬蟲類則會造成危害,不良的飼養管理尤其是個指標。

症狀:局部腫脹疱形成的標的,與哺乳類不同的是,形成疱的位置並不會伴隨發紅、發熱等炎症反應。
而依據受感染的器官不同,會有不同的臨床症狀,表皮或皮下的疱會造成局部明顯的腫脹,而蜂窩性組織炎則是在深層組織造成的大面積的感染,此時則不一定會有一疱的中心。而呼吸道的疱則伴隨呼吸症狀、的感染伴隨神經症狀。

物種:所有的爬蟲類都會受到疱的感染,沒有年齡或性別的特異性。

疱症在所有種類的動物都會發生,但在爬蟲類動物,其呈像與哺乳動物差異極大,在哺乳類,疱通常是樣液狀的滲出液,包含退化的嗜中性球、單核球、淋巴球、血清及液化的壞死組織,在爬蟲,異嗜球擁有不同但未知的殺菌機制,但在哺乳可見的”oxidative pathway”在爬蟲類並沒有。因此,爬蟲類疱通常不是液狀的,而是起司狀的層層包覆。
在區別診斷上,腫塊樣的病灶例如腫瘤血腫、疤痕、寄生蟲的形成的囊鞘,配合觸感是否堅實以及局部的創傷病史等,可以幫助診斷。血液檢查方面,不一定會有明顯的改變,偶爾會有白血球上升的情形。
針對疱作抽吸,配合培養及細胞學的檢查,在鏡檢下,會看到不規則形狀的細胞碎片,但因為疱本身為洋蔥狀,除了細胞碎片並不一定能有太高的診斷價值;染色上,Gram stain, Wright’s-Giemsa, acid-fast染色則是必要的。培養的結果通常是陰性的尤其當採樣的是以疱的中心為檢體。有意義的採樣位置是由鞘膜內層作採樣。
診斷方法:
治療方法: 治療爬蟲類疱症的關鍵在於完整的移除疱及其外的鞘膜,單純移除鞘膜內的起司樣的不足以防止復發,一旦疱及鞘膜移除,傷口需保持開放,以二次性的癒合或待肉芽組織生長。癒合的時間大約為4至6週,傷口的疤痕則會漸漸的消退,並造成體色的些微變化。與哺乳類不同,爬蟲類無法以引流的方式排除,而上述的手術,除小範圍的創口可以配合局部麻醉來清創外,其餘皆需要全身麻醉。
在抗生素的選擇上,主要是依照抗生素敏感性試驗的結果來做選擇,親脂性高的氯黴素能有效的穿透很多其他抗生素無法到達的組織,配合其他如磺胺類、盤尼西林類的抗生素、抗厭氧菌的metronidazole等等於術後使用,持續使用14天。
預防控制方法: 良好的衛生環境及正確的飼養管理,能保持動物正常的免疫系統運作。
相關圖片:
南蛇皮下膿瘍。
切開皮下發現起司樣膿汁。
蜥蜴頭上的膿瘍多因攻擊所致。
膝關節化膿。
參考文獻: 1.Mader, D.R. Abscesses. In: Mader, D.R., (ed.). Reptile medicine and surgery. 2 ed. Saunders Elsevier, St Louis, Missouri. 715-719, 2006.
參考連結: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