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l 與水生動物疾病召集人陳媺玫副教授聯絡
友善列印 友善列印
蛇副黏液病毒
疾病代碼: DIS00235
建立日期: 2009/12/15
更新日期: 2009/12/15
作 者: 李安興
中文病名: 蛇副黏液病毒
英文病名: Ophidian paramyxovirus (OPMV)
疾病描述: 病因:Ophidian paramyxovirus (OPMV)
family paramyxoviridae.

症狀:副黏液病毒感染沒有病源特有的臨床症狀,此疾病主要影響呼吸系統,但出現的症狀變化相當大,因此在臨床上診斷相當困難。

物種:多發生在蛇類。
依症狀可分為三類:
急性和特急性
通常很少出現明顯的症狀,所以常常飼主只會發現動物突然死亡,偶爾可見厭食或逆流的症狀。此外最普遍的症狀包括呼吸窘迫,口腔出現血液,或一些神經症狀像是頭部震顫、過度興奮、呆滯、軀體癱瘓和痙攣。從暴露病原到死亡的約在6到10周以上。病蛇常死於繼發性細菌感染,OPMV在蟒科蛇類若有神經症狀應和包含體病作相關的鑑別診斷。此病毒可能壓制病蛇的免疫系統,因此可能在抗體產生前就已死亡。不適當的照顧和環境可能在造成病蛇免疫不全扮演關鍵的角色,特別是沒有給予具有溫度梯度的環境。

慢性(poor doer)
厭食,逆流為最早出現的症狀,可能再出現OPMV其他症狀的前七個月就出現。病蛇會有一些虛弱症狀,像是不願移動、長時間待於加溫處、消瘦肌肉張力不良。呼吸系統症狀包括喘鳴和呼吸困難,常發展成繼發性細菌性肺炎,腸道症狀包括腸道鼓脹,黏液性下痢,惡臭的糞便及消化道原蟲過度生長。直接給予抗生素及驅原蟲藥物治療可提高病蛇的存活率。採樣的檢體通常具有高病毒力價,然而抗體的出現病無法防止病毒的散布,動物可能使接觸的蛇類出現感染或血清轉化,病蛇也可能與疾病共存但大量的散布病毒造成飼養群體極大的威脅。

臨床健康個體
病蛇可能超過10個月都沒有症狀出現,雖然大部分個體會變成慢性感染,持續的高抗體力價代表慢性帶原病毒,以有病例顯示其能控制病毒過度繁衍並且繼續生存。這些個體在OPMV感染爆發時可能從正常食慾變成厭食並發展呼吸窘迫的症狀,病蛇可能在一周內變成嚴重的昏迷甚至死亡。而少數病蛇可能出現平行的頭部震顫並且身體出現個程度的搖擺和呆滯的情況。

物種:
蛇亞科

最早是在1973發現年在Fer-de-lance (bothrops moojeni)的蛇類為首次被分離出病毒。蛇副黏液病毒感染在肉眼病變的範圍從無明顯病灶到口腔出現清澈黏液或血液、輕微的肺鬱血以及肺臟或氣囊發現漿液性泡沫或出血性分泌物,嚴重的病例可能因為繼發性細菌感染而有酪樣滲出物的肺炎。
組織病變方面,在呼吸道包括增生上皮細胞及肺實質增巨噬細胞,異嗜球及單核細胞浸潤於肺臟組織,並有中等至大量的細胞碎片細菌菌叢和滲出物在一級支氣管和肺部空腔。少數可能會在上皮細胞看見嗜酸性核內包含體,部可能有膜炎,多發局部性神經膠質樣變性,並有少量的圍管現象。幹及近端脊椎中等的軸索纖維腫脹。在多數感染OPMV的蛇類病灶肺臟,而肝臟也常有彌漫性肝臟壞死或多發局部的肉芽腫炎症反應以及胰管增生和胰腺細胞囊樣擴張。在唾液腺方面,管腔擴張,並在管腔可觀察到肥大的管腔上皮細胞和大量的細胞碎片。OPMV的確診需要要從組織分離到病毒,到目前為止,只有從屍體解剖後分離到病毒。電子顯微鏡亦可觀察到病毒顆粒,從第一型和第二型肺泡細胞細胞膜出芽生殖。有可能在被感染的細胞看到核內包涵體
診斷方法:
治療方法: 在臨床病例可給予抗生素及支持治療。OPMV如同其他副黏液病毒,可能會造成免疫不全,因此繼發性細菌感染常為死亡結果。
預防控制方法: 1)在新近蛇類檢疫的過程中,最少需要60到90天的隔離檢疫。
2)在進入檢疫時和檢疫結束時都要監測OPMV的抗體力價、
3)排除內外寄生蟲感染,並在檢疫結束前至少兩次糞檢結果為陰性。
4)單獨隔離個檢疫蛇,並觀察進食及排泄狀況。
5)觀察動物有無異常的行為或姿勢。
6)在進入檢疫時和檢疫結束時測量體重。
7)進出檢疫區人員腳部需消毒。
8)檢疫隔離區必須和原有蛇類群體存在不同的建築物。
9)安樂死慢性感染的個體。

若飼養群體中的個體出現血清陽性反應或是出現臨床症狀,再發現後至少隔離三個月。照顧這些病蛇最好由不同的飼養員照顧,若是同一位飼養員照顧,則在照料完健康個體後最後再處理生病個體。如果懷疑的個體在受感染病蛇死亡90日後,HI血清測試為陰性,則可考慮為未持續感染個體。各種緊迫像是運輸和低溫可能使潛在的感染被活化。目前並無疫苗可用於OPMV感染,研究中以不活化疫苗可提高抗體力價,但抗感染的效果目前仍未有定論。
相關圖片:
參考文獻: 1.Mader D, ed. Reptile medicine and surgery. 2nd ed. Saunders. 2006.
參考連結: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