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l 與水生動物疾病召集人陳媺玫副教授聯絡
友善列印 友善列印
沙門氏菌症
疾病代碼: DIS00240
建立日期: 2009/12/15
更新日期: 2009/12/16
作 者: 李安興
中文病名: 沙門氏菌症
英文病名: Salmonellosis
疾病描述: 病因: S. enterica與S. bongori的許多亞種型都可以在兩爬類分離到, 近年來S. enterica 的亞種被定義, 其中S. arizonae及S. diarizonae亞種型各分別有94及321種血清型與兩爬類最為相關。

症狀: 沙門氏菌在許多爬蟲類屬於常在菌,從沒有臨床症狀到突然死亡都可能,包括輸卵管炎、皮膚炎、骨隨炎、敗血症、肉芽腫病變等。沙門氏菌在兩爬類造成的腸道疾病並不明確,但沙門氏菌似乎不能侵入健康個體的腸道障壁。在蜥蜴及蛇的沙門氏菌感染性皮膚炎可見滲出液、痂皮及水泡等臨床症狀。在烏龜的臨床症狀可能包括消瘦,腹甲的麟甲增生剝落,甲殼退色等。

物種: 蜥蜴類,龜類,蛇類
沙門氏菌在動物間的交互感染藉由排泄物,菌體可以從泄殖腔採樣或從糞便中分離。在烏龜曾被指出可介蛋感染,兩爬類帶菌者可能無臨床症狀卻會造成人類的腸炎,為重要的人畜共通傳染病,沙門氏菌在許多兩爬類的腸道系統中可能是常在菌種,在美國及加拿大的公衛普查中,與兩爬類相關的沙門氏菌人畜共通傳染病雖只佔人類所有沙門氏菌感染病例中的5-11%,但其中有高比例的案例與寵物飼養綠鬣蜥及巴西龜有關。
診斷方法:
治療方法: 除了有相關臨床症狀的個體外,健康的帶菌者不建議以抗生素治療,除非長期仔細地重複性地監測,否則在兩爬類很難以抗生素徹底排除沙門氏菌,在有臨床症狀的綠鬣蜥沙門氏菌症可以用enrofloxacin治療。
預防控制方法: 維持基本的公共衛生監測才是避免沙門氏菌感染的最好途徑,移除所有污染的食物來源及水源並隔離檢驗呈陽性的個體。接觸兩爬類的工作者屬於高危險群,避免直接接觸牠們的排泄物及被污染的器具環境而不慎食入病原。
相關圖片:
參考文獻: 1.Elliott R. Jacobson,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athology of reptiles: color atlas and text.,the United States, CRC Press, 2007
2.Frank Pasmans, Silvia Blahak, An Martel,Nikola Pantchev, Introducing reptiles into a captive collection:The role of the veterinarianThe Veterinary Journal 175 (2008)53 .68
3.Jonathan Mermin, etc., Reptiles, Amphibians, and Human Salmonella Infection: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4;38:S253–S261
4. Mader DR: Reptile Medicine and Surgery 2nd edition, Canada, 2006, Saunders.
參考連結: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