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l 與水生動物疾病召集人陳媺玫副教授聯絡
友善列印 友善列印
氨中毒
疾病代碼: DIS00102
建立日期: 2008/12/05
更新日期: 2009/09/07
作 者: 吳靜芷
中文病名: 氨中毒
英文病名: Ammonia poisoning
疾病描述: 1.病因:Ammonia污染水路、池水及湖泊,可能經由有機及無機二種來源,有機的途徑包括:公眾的污水系統、局部及大規模的農業污染,水中 硝酸鹽及 亞硝酸鹽等的生物化學還原作用;而無機的途徑則包含:氣體工廠及植物煉碳廠及發電廠等之工業廢水。
在水中ammonia是以未解離氨(NH3)及解離氨(NH4+)兩種形式存在,其比例與水溫PH值有很大的關聯,其毒性的作用因NH3非常容易通過組織的障壁,所以對魚的毒性很高,又氨對有特別的親和性,所以氨中毒的魚會有神經症狀的緣故。未解離氨對魚具有高到極高程度的毒性,對鯉科的魚類其半致死濃度(LC50)範圍在1-1.5 mg/L,鮭鱒魚類為0.5-0.8 mg/L,其最大的耐受度,鯉科為0.05 mg/L,鮭鱒魚類則為0.0125mg/L,在淡水的水族箱養殖系統,水中氨的含量超過0.25mg/L,即會對魚的鰓造成傷害。
近幾年鯉魚的養殖,因所謂的鰓中毒性壞死,造成很大的損失,這是由於氨中毒導致魚血液中氨的量增加所致,在鯉科魚類氨是氮代謝的最終產物,通常經由鰓排泄到水中,若因為某些因素(如水的PH值過高,氧氣不足,鰓的傷害等等)使氨的排泄量減少,魚血液中氨的濃度增加得很高,造成自家中毒(autointoxication)的現象。(Svobodová, 1991)
2.臨床症狀:中毒初期病魚輕微地不安,呼吸速率增加,浮頭於水面喘氣,之後不安增加,移動加快,呼吸變得不規則,接著變成興奮期:病魚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非常激烈,失去平衡,跳出水面肌肉陣攣性抽搐,中毒的魚隻以一邊側躺,嘴巴及鰓蓋因為痙攣保持極度張開,接著短暫地恢復,魚隻回復正常及輕微的不安,此階段之後被另一個更嚴重的刺激取代,體表變得蒼白及魚隻死亡。(Svobodová, 1991)
3.解剖病變:NH3中毒的魚隻皮膚皮膚呈現明亮,覆蓋大量或過量的粘液,有些病例有小的出血,主要在胸鰭的基部及眼睛的前房,鰓嚴重地充血及充滿大量的粘液,曝露在高濃度的氨的魚鰓可呈現輕度重度出血鰓蓋內部的鰓產生大量的粘液,主要在鰓弓的末端。體腔內的器官充血、實質化及呈現營養不良的變化。(Svobodová, 1991)
4.組織病理變化:鰓組織充血(hyperemia),氯細胞增生(chloiride cell proliferation),二級鰓薄板融合(fusion in secondary lamella)及毛細血管擴張(telangiectasis);肝臟組織顯示混濁腫脹(cloudy swelling)及水腫變性(hydropic degeneration);腎臟的病變則呈現組織充血及絲球體性腎炎(glomerulonephritis)。(Benli et al., 2008)
診斷方法: 1.水質檢驗:檢驗項目包括:顏色、氣味、PH值、鹼性、溶氧、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 亞硝酸鹽、 硝酸鹽、磷酸及總磷。檢驗水中的氨,以確診是否為氨中毒,在田間可用Combi kit.檢驗,此套組可用於檢測水透明度溶氧PH值、酸能力(鹼性)、
總氨及總磷。(Svobodová, 1991)
2.化學毒物學檢驗:
a.可以使用Blood Ammonia Test kit.(HYLAND公司生產)檢驗病魚血清中及組織氨氮之含量(魚血液及的樣品,需於中毒時或魚隻死後立即採樣,予以冷凍保存,且最好在48小時以內完成檢驗),或但最終診斷還是需要水質的檢驗及魚隻的健康檢查。(Svobodová, 1991)
b.定量分光比色法:以Spectroquant Test Kit.(默克公司出品)及光電比色儀,
於鹼性溶液中行伯斯洛氏反應(Berthelot’s reaction),測定總氨的濃度。(郭欽賢,1994)
3.調查養殖池的病歷資料,包括過濾系統的狀況、電力是否中斷、是否過飼、殺菌劑或抗生素使用的情形,有助於診斷本病。
治療方法: 1.一般而言,氨中毒是無法治癒的,移除水中的氨,為最快速有效的處理方法,可利用曝氣稀釋、植物吸收、打氣等方式來減少氨在水中的含量。(黃旭田,1994)
2.在遭遇可能是中毒病例時,應採取下列行動:
a.如知道為何種毒物,應先予以清除。
b.採集水樣。
c.清除死魚,但予以冰凍以防保險或其他調查所需。
d.引進清水沖洗或進行換水。
e.確保適當的含氧量。
f.停止餵飼魚隻。
g.由將死或剛死魚隻取樣進行組織病理學和中毒學檢查。
h.如有訴訟之需應通知保險人員。
i.如懷疑有污染或下毒,應知會水質主管人員。
j.知會檢驗室,是否進行採樣。
k.適度調整以防持續性傷害或繼發性感染。(龐飛,1994)
預防控制方法: 1.水質的管理:
a.嚴禁未經處理的污水及超過國家規定排放標準的水排入水體。(宋承方,1995)
b.加強水質的監測:定期測定水質,可瞭解中總氨的含量,以避免水中過量,造成氨中毒,就中毒的作用而言,瞭解水中未解離氨的濃度是很重要的,可經由測量水中總氨(NH4++NH3)的量,配合水溫(T)、水的酸鹼值等數值,代入下列公式計算出來:(Svobodová et al., 1991)

NH3 = NH4++NH3 / 10的(10.7 - 0.033T-PH)次方 + 1

2.進行綜合治理:
a.綜合治理主要有物理學、化學及生物學三種方法,例如沉澱法、過濾法、曝氣法、稀釋法及吸附法等。(宋承方,1995),建立水體預先處理的設備,可以處理污水及工業排放水。(Svobodová et al., 1991)
b.建立所謂生物池塘(biological pond),可以攔截及排除有機污染,例如農業的污染、食品工廠的污染等,有些水生生物對毒物具有較高的耐受性,並可吸收和蓄積毒素,有些細菌對某些毒物有較強的分解能力。(Svobodová et al., 1991)
c.增加養殖池水的循環處理,可建立足夠的硝化細菌(Nitrosomonas),使NH3經完全的硝化作用將氨的毒性去除,此過程可進行2到4週。
水中氨氮之代謝循環為:魚的代謝性廢物、飼料殘餌、動植物腐爛產生NH3 → 經Nitrosomonas分解 → NO2-亞硝酸鹽,在充足的溶氧、適當的PH值及溫度下→再經Nitrospira分解→NO3-硝酸鹽,nitrate)→經氣體交換逸散到空氣中。
3.加強飼養管理:
a.保持適當的飼養密度避免密飼。
b.避免過飼,以減少殘餌導致水中及底泥含過量的有機質。
c.充分打氣,增加溶氧有助於有機性毒素的氧化。
相關圖片:
參考文獻: Benli AC, Köksal G, Ozkul A. Sublethal Ammonia Exposure of Nile Tilapia ( Oreochromis niloticus L. ): Effectson on gill, liver and kidney histology. 2008 Jul; 72(9): 1335-8.
Svobodová Z, Vykusová B, Máchová J. Intoxications of Fish. Diagnostic Preventation and Therapy of Fish Diseases and Intoxicationsis Manual. 1991.p.270 BN. 80-901087- 0-9.
宋承方。非寄生性疾病及病因不明的疾病。水產動物疾病學。水產出版社。1995。pp. 269-286。
郭欽賢。養殖水質之測試與判讀。八十三年度水產動物疾病防治人員培育訓練班(初級班)。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1994。pp. 35-47。
黃旭田。水的特質。八十三年度水產動物疾病防治人員培育訓練班(中級班)。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1994。pp. 174-178。
龐飛。有毒物質。八十三年度水產動物疾病防治人員培育訓練班(中級班)。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1994。pp. 76-86。
參考連結: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