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
1.提高環境溫度,提高環境溫度可延長病蛙存活時間及降低死亡率,研究顯示溫度上升可能與免疫調節及不利病原生長有關。
2.10%中性福馬林,500mg/L的Copper sulfate,每天藥浴2分鐘,連續5天。
3.0.2mg/L的孔雀綠,每天藥浴1小時,連續5天。
4.以生理食鹽水稀釋的0.01%Itraconazole每天藥浴5分鐘,連續11天。
5.口服2-10mg/kg的Itraconazole,一天一次。持續治療14-28天,或使用10-20mg/kg 的ketoconazole,一天一次,持續治療14-28天。
|
預防控制方法:
|
1.建立國內調查資訊,檢視是否野外或飼養動物有感染。
2.減少自疫區輸入兩棲動物。
3.避免及控制病原擴散,針對疫區進行管制,人員進出皆需穿著兩鞋,實驗衣並戴塑膠手套,離開疫區時器具需消毒,接觸不同兩棲個體時需更換抛棄式手套,廢棄物品一律消毒或高壓滅菌。
4.教育大眾不捕捉,不購買及不野放蛙類。
5.避免移動不同區域的蛙類,包含卵,蝌蚪及成體。
6.避免移動不同區域的水生植物,動物,土壤或其他物質。
|
參考文獻:
|
1.劉家伶(2009),台灣外來種及本土種兩棲動物感染蛙壺菌之概況,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Weldon, C., du Preez, L.H., Hyatt, A.D., Muller, R., Spears, R., 2004, Origin of the amphibian chytrid fungus. Emerg Infect Dis 10, 2100-2105.
3.Bradley, G.A., Rosen, P.C., Sredl, M.J., Jones, T.R., Longcore, J.E., 2002, Chytridiomycosis in native Arizona frogs. J Wildl Dis 38, 206-212.
4.Woodhams, D.C., Alford, R.A., Marantelli, G., 2003, Emerging disease of amphibians cured by elevated body temperature. Dis Aquat Organ 55, 65-67.
|